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姚永樸《文學研究法》文章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4 21:09
【摘要】: 百年來,關于桐城派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很大的進展和成績。學者們梳理了桐城派的理論演變,對事與道,陽剛與陰柔,義與法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都作出了闡釋。然而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桐城三祖,姚門四杰,曾門四弟子身上。據(jù)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撰述考》的著錄來看,桐城派當有作家六百多人,著述千余種,還有相當一部分作家,著述沒有涉及。姚永樸正是其中被忽視的桐城大家。其《文學研究法》成書于1914年,面對選學派后勁劉師培,黃侃等人的批評,及“五四”新文學先驅胡適,陳獨秀等人的價值否定。姚氏將桐城文論漫長演進過程中零散的表述進行整理,有選擇,分層次,依據(jù)自己的文章觀,自成體系。今以姚永樸《文學研究法》為個案進行分析,探討傳統(tǒng)文章理論的自身演變和發(fā)展,力求能有所啟迪。 緒論部分主要介紹姚永樸本人及《文學研究法》一書,并闡明本文的主要思路和基本觀點。 本論部分擬從文原論,文術論,文境論三個方面做一梳理。三者之間本著姚永樸的文論思想。從主張什么樣的文學觀念,怎樣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的作品文境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這一邏輯系統(tǒng),安排全文結構。文原論主要包括:對文道合一,文章必根乎性情,經(jīng)世致用的認識;創(chuàng)作論主要包括:對文無定法,義法為首,格律聲色神理氣味的變通;文境論主要包括:對文章狀態(tài),剛柔并濟,奇正、雅俗、繁簡的辨析。 結論部分總結姚氏《文學研究法》的價值和缺陷。指出本書是古文理論與教學相結合的一次有益的嘗試,且歸納出一套系統(tǒng)且行之有效的學文方法。此外在“文白之爭”的問題上加以辨析。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206.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務正;;晚清民國桐城文派年表簡編[J];古典文獻研究;2006年0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世民;;桐城派理論的發(fā)展和最后總結——論姚永樸的《文學研究法》[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成;;桐城詩派二題[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周本淳;;袁枚與“桐城派”[A];第一屆全國桐城派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4 吳微;;從親和到遺棄:桐城派與京師大學堂的文化因緣[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唐紅炬;;桐城派文論的恒常價值[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吳微;;從親和到遺棄:桐城派與京師大學堂的文化因緣[A];山東近代文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吳微;;從親和到遺棄:桐城派與京師大學堂的文化因緣[A];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翻譯文學與中國文學近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潘忠榮;楊懷志;;桐城文化芻議[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邱瑰華;;從《五七言今體詩鈔》看姚鼐的杜詩選評[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汪長林;;方宗誠與張裕釗交游述考[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趙樹功;文章理論批評資料的“淵藪”[N];光明日報;2008年

2 陳平原;“文學”如何“教育”[N];文匯報;2002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李洪巖;充實而有光輝[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周興陸;20世紀文學學術史研究也須從文獻做起[N];光明日報;2002年

5 宋婧;黃梅“六尺巷”唱徹“長安街”[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6 趙文;《中國文藝理論百年教程》敢于提問題[N];文藝報;2004年

7 李凱;中國古代文論學科反思與建設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章勇;姚永樸《文學研究法》實用文寫作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2 張曉納;姚永樸文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林博;論姚永樸的史學成就[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黃伯(韋華);姚永樸《文學研究法》文章理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

5 趙燕燕;文學的定義:民國時期文學概論教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于曉楠;《文心雕龍》與桐城派文學思想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415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415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afc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