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之途的文學(xué)體驗與終極思考—史鐵生論
【學(xué)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涵漠;;史鐵生:靈魂永遠自由的作家[J];愛情婚姻家庭(風(fēng)云人物);2011年06期
2 吳言;;一個人的啟示[J];黃河;2011年04期
3 若何;;重讀史鐵生[J];老年人;2011年09期
4 劉宇陽;;命若琴弦——感悟史鐵生[J];散文百家;2011年07期
5 逄喬;;紀念——給遠行的史鐵生[J];作家;2011年15期
6 谷溪;;史鐵生百日祭[J];延安文學(xué);2011年03期
7 周國平;;史鐵生的《病隙碎筆》[J];檔案天地;2011年06期
8 陳村;;我看史鐵生[J];少年寫作(小作家);2011年03期
9 李怡;;苦難的意義與信仰的力量[J];紅巖;2011年04期
10 李祖德;;一種不可能的可能性——史鐵生及其“苦難”詩學(xué)片論[J];紅巖;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遠光;;人物傳播的“救贖”[A];首屆中國人物傳播家大會暨第二屆中國人物傳播學(xué)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陳福民;;超越生死大限之無上歡悅——重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xué)生活——《當(dāng)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解璽璋;;史鐵生新作探索自我的旅程[A];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2)[C];2006年
4 楊蘭;;勿為浮云遮望眼,立身要在最高層——“與學(xué)生談話”個案舉隅[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5 呂琳;;為痛苦感動——《我與地壇》教學(xué)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xué)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6 陳祥勤;;神性語言、柏拉圖理念和歷史的彌賽亞救贖——本雅明的歷史哲學(xué)的神性基礎(chǔ)[A];當(dāng)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8)[C];2010年
7 周憲;;審美現(xiàn)代性的四個層面[A];探尋美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xué)學(xué)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8 陳研;;從精神的流浪到精神的永恒——《伙計》的主題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著名哲學(xué)家理查得·羅蒂來山西大學(xué)訪問[A];慶祝科學(xué)技術(shù)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10 胡琴仙;;立足課堂 放眼課外——淺談《泉城》一課的課外拓展[A];江蘇省教育學(xué)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周寧;不屈的史鐵生,用生命書寫生命[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2 付艷霞;史鐵生的人生告別會[N];經(jīng)濟觀察報;2011年
3 申霞艷;用寫作凝視生命[N];山西日報;2003年
4 楊澤文;生命的追問[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3年
5 楊澤文;生命的追問[N];陜西日報;2003年
6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qū)寺兒堡九年一貫制學(xué)校 張忠誠;徒勞的救贖與不懈的宣揚[N];中國教育報;2010年
7 記者 孟黎;史鐵生:寧靜氣度 徹悟境界[N];金融時報;2011年
8 張新穎;史鐵生:以心為底[N];人民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周南焱;談生是奢侈,談死是矯情[N];北京日報;2011年
10 解璽璋;輪椅哲人史鐵生[N];北京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路黎;史鐵生哲思文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5年
2 張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3 吳畛;人道主義與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4 許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機與救贖[D];蘇州大學(xué);2009年
5 張川平;主體建構(gòu)與困境救贖——王小波及其文學(xué)世界[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9年
6 張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7 王際兵;悖謬與救贖[D];暨南大學(xué);2008年
8 劉金忠;猶太教復(fù)國主義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3年
9 李斌;天國的救贖與塵世的批判[D];吉林大學(xué);2010年
10 李火秀;審美現(xiàn)代性視閾中的中國現(xiàn)代自由主義文學(xué)[D];浙江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問憲莉;救贖之途的文學(xué)體驗與終極思考—史鐵生論[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7年
2 李弈詩;當(dāng)代“約伯”的苦難與救贖[D];蘇州大學(xué);2008年
3 孟曉艷;史鐵生文學(xué)創(chuàng)作與基督教文化[D];暨南大學(xué);2008年
4 沙立玲;在救贖的途中尋找信仰[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4年
5 孔倩楠;從激揚到幻滅的性愛救贖之路[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郭君;神學(xué)存在主義與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7 陳嬋;現(xiàn)代女性作家書寫視域中的長女形象[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2年
8 陳琪;性愛·死亡·救贖——《棋王》《紅高梁》《古船》對生命意識的詮釋[D];暨南大學(xué);2000年
9 歐陽碧諾;從救贖到被救贖[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09年
10 徐則臣;通往救贖之路[D];北京大學(xué);2005年
本文編號:27388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3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