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神話傳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7 13:17
【摘要】:本論文以西王母神話傳說為研究對象,用王鍾陵先生提出的“原生態(tài)式”的把握方式為研究方法,力圖從人類早期文化心理和民族文化交融兩個方面對西王母神話傳說形成及其流變給予合理的闡釋。 全文分為導論、正文兩部分。引言簡述本課題的研究史略、研究現(xiàn)狀及其研究方法和意義。正文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主要以“原生態(tài)式”的把握方式為研究方法,力圖在人類早期文化心理的層面,對西王母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神格演變軌跡和演變原因做出分析。上編分為四章。第一章以甲骨卜辭中“西母”為研究重點,對西王母原生態(tài)神格中的太陽文化進行分析;第二章以西王母神話傳說中“月”和“虎”文化內(nèi)涵為研究重點,對西王母神格特征中的生育、繁殖象征進行闡釋;第三章針對西王母“司天之厲及五殘”的神職功能,對其再生態(tài)神格中的生死文化內(nèi)涵進行闡釋;第四章主要對西王母神話傳說中“昆侖”原型進行分析。 本文中編主要以《穆天子傳》、《史記》、《漢書》等“正史”中的西王母為研究對象,運用文化史、地理學、民族學及民族關系史等研究方法,結合出土文物,來尋找出歷史中西王母的“母體”及其所反映的歷史文化背景。并結合第一編的結論,盡可能還原西王母作為歷史人物的“歷史文化根據(jù)”,挖掘出深藏在西王母神話傳說中的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中編分為三章。第一章從圖騰崇拜的角度分析,求證歷史中的西王母最初是遠古時期活動在甘青高原羌戎部族的圖騰神;第二章主要對先秦時期西王母神話傳說仙化原因進行闡釋。作為羌戎部族早期文化心理產(chǎn)物的西王母神話傳說,它的仙話化演變是羌戎部族靈魂不滅的原始宗教思想影響下的產(chǎn)物;第三章主要對兩漢及兩漢以后西王母神話傳說仙話化發(fā)展進行論述。漢人對個體生命形式的哲學思考和希望個體生命長生永存的世俗欲望,一方面形成了漢人對西王母近似瘋狂的崇拜;另一方面促使了西王母仙人化的轉變。到了魏晉時期,西王母神話傳說仙話化演變告一段落,西王母此后便以女仙之宗的身份出現(xiàn)在后世典籍中。 下編以甘青高原的古羌戎部族的遷徙為線索,將西王母神話傳說與中原地區(qū)的神話傳說、東部地區(qū)的神話傳說以及土家族、彝族和納西族等少數(shù)民族為代表的西南地區(qū)神話傳說進行聯(lián)系和比較,在上編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以部族文化為切入點,采用劃分、對比的方法,根據(jù)地域文化的分類,對西王母神話傳說系統(tǒng)的形成、發(fā)展和演變進行研究,力圖從部族文化上揭示西王母神話傳說體系的發(fā)展歷程和豐富內(nèi)涵。下編分為兩章。第一章著重分析中原農(nóng)耕文化和歲時文化對西王母神話傳說的影響;第二章主要闡釋東夷文化和羌戎文化的互滲對西王母神話傳說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731865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I206.2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麗琴;;西王母神話的傳播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09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2 李秋香;文化認同與文化控制:秦漢民間信仰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3 王懷義;中國史前神話意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賈懷鵬;河南淮陽泥泥狗圖像的故事形態(tài)及其意象的審美潛能[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學宏;道教西王母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程顯娟;中國與希臘神話的“性”意識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3 寇少麗;中國北方草原人物紋飾與古代北方民族文化之考察[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黃藝彬;漢代靈魂觀念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5 吳振琦;西王母形象演變動因探析[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6 郜文芬;中心山脈的改變與天神崇拜嬗變之研究[D];暨南大學;2013年
7 竇葳;兩漢鏡銘與社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318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3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