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初探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206;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作協搭臺 傳統、網絡作家“結對交友”[J];出版參考;2011年24期
2 鐘楚;;青島版網絡文學精彩亮相上海書展[J];中國出版;2011年17期
3 陰立影;;日常生活與媒介敘事——讀《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札記[J];新聞世界;2011年07期
4 穆雪;;淺析我國影視作品中婆媳關系的呈現[J];新聞世界;2011年07期
5 牛元梅;;身份認同理論在媒體運用中的三種模式[J];新聞世界;2011年08期
6 關琮嚴;;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的媒介形式變遷[J];新聞研究導刊;2011年07期
7 陰軍莉;;大眾傳播媒介公信力比較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雍晴;唐雪蓮;;美化的預謀——現代媒介審美初探[J];藝術教育;2011年07期
9 ;媒介新論[J];中國報業(yè);2011年05期
10 董小玉;胡楊;;風險社會視域下媒介污名化探析[J];當代傳播;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婷;;網絡文學對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影響[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2 白燁;;網絡文學的超文學意義[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年第3期(總第197期)[C];2010年
3 周洪立;;網絡文學的三個發(fā)展時期[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年第3期(總第197期)[C];2010年
4 馬季;;網絡文學:與傳統逐漸融合,生產消費機制成型[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1)[C];2010年
5 王宗法;;網絡文學的走向[A];2003年安徽省文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歐陽友權;;新世紀以來網絡文學研究綜述[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7 王穎;;網絡文學:文學性與商業(yè)化的艱難平衡[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年第3期(總第197期)[C];2010年
8 饒勇;;網絡文學:文學發(fā)展“第三波”[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學術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9 韋琴琴;莫洪源;何崇南;;網絡文學的興起與發(fā)展芻議[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10 周建民;;網絡文學的語言運用特點[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福和;談網絡文學[N];中國財經報;2000年
2 歐陽友權;網絡文學:何時贏得藝術尊重[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陳福民;2005:網絡文學何去何從[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4 李紹山;對網絡文學現狀及未來的思考[N];河北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朱永華 實習生 文沁春 周玉瓊;網絡文學:新時代的寵兒[N];湖南日報;2005年
6 周德梅;關于網絡文學[N];人民公安報;2005年
7 張浩文;網絡文學的死穴[N];文藝報;2005年
8 歐陽友權;哪里才是網絡文學的“軟肋”?[N];中華讀書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裴蕾;降溫:網絡文學“落地”減速[N];四川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劉仁 實習記者 張楠;傳統文學與網絡的一次親密接觸[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宰溶;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困境與突破[D];北京大學;2011年
2 姜英;網絡文學的價值[D];四川大學;2003年
3 謝家浩;網絡文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4 歐陽友權;網絡文學本體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5 潘虹;傳播學視野下中小學學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6 于林立;媒介性:后現代藝術的存在[D];山東大學;2005年
7 楊永軍;先秦文化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戴明;信息化進程中建筑設計的歷史變遷[D];同濟大學;2006年
9 顧寧;網絡社會環(huán)境下的當下中國文學研究[D];遼寧大學;2009年
10 劉少文;論報人生活對張恨水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懿;行走在網絡間的文字[D];重慶大學;2007年
2 羅懿;網絡文學初探[D];重慶大學;2007年
3 劉斌;互聯網時代文學發(fā)展的新圖景[D];山西大學;2010年
4 烏吉斯古楞;蒙古語網絡文學的調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5 宿亞琳;慕容雪村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葉劍松;消費語境下的游戲式寫作[D];復旦大學;2010年
7 吳苑;網絡文學:媒介與文化間的行走[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華;網絡文學初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儲冬葉;試論中文原創(chuàng)網絡文學[D];安徽大學;2003年
10 林三洲;文化視閾中的網絡文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6729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67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