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16:43
【摘要】: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并不是一個古已有之的名稱,它是今人用來稱呼明朝中葉以沈周、文征明等人為代表的吳中地區(qū)文人團體的。 吳中地區(qū)有著較好的文化傳統,由于歷史、文化等原因,明中葉的吳中文人對當時科舉制度有較為深刻的批評,放曠隱逸的作風在他們當中非常普遍,由此呈現出與其他地域文人不同的精神風貌。 明中葉吳中文人的聯合是基于地域原因而形成的,同鄉(xiāng)同城之誼為他們的交往提供了天然的、便利的條件。他們有較為相近的性情愛好,較為接近的人生理想。以友相待,互相交往,互相切磋在吳中文人集團的形成及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類似于組織手段的作用。在成化至弘治間,這一集團主要以吳寬、王鏊、沈周為核心;弘治以后,主要以文征明為核心;進入正德、嘉靖后,文人陣營越來越宏大了,點也有所增加。而在明成化至嘉靖初期,吳中文人集團創(chuàng)作最盛,本文著重于對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發(fā)展此階段的情況的論述。 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的文人們大都喜愛古文并熱衷于對古文的學習,他們一度在弘治、正德年間開展了古文辭運動,而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相應地受前代文人的影響,呈現出某種與古人相近的風格面貌。在詩歌理論上,吳中文人們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的思想性,強調詩歌要表達真實的情感,倡導詩歌創(chuàng)作應講求辭采,倡導以古法作詩。在具體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以學養(yǎng)濟創(chuàng)作,詞采神韻兩相間,語言的運用除了注意向古人學習外,還非常喜歡用日?谡Z、俚語入詩是他們最大的特色。 祝允明、唐寅、文征明是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中較為重要的人物,他們的思想和文學創(chuàng)作都有自己的特色。祝允明思想深邃,對許多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認識。他顯示出吳中文人集團在思想認識上超前的一面。唐寅前期創(chuàng)作偏于古風,后期則有近代文學的特征。文征明的文學創(chuàng)作相應地體現出關心社會生活和偏向于追求恬淡的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672906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I206.2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文英;;近百年文征明研究綜述[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2 丁修真;;士人交往、地方家族與建文傳說——以《致身錄》的出現為中心[J];史林;2011年03期
3 鄧曉東;;百年來唐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施由明;;論茶與明代文人文征明的人生情懷[J];農業(yè)考古;2011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新苗;屠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易;屠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買艷霞;唐寅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曉宇;吳門代表畫家沈周、文徵明[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婧;明代吳中二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小鳳;沈德潛《七子詩選》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振松;祝允明詩文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5 王成娟;黃省曾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馬微;論王鏊[D];內蒙古大學;2007年
7 顏玉屏;梁辰魚詩歌與戲劇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8 李文海;文徵明詩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晏景中;王鏊交游初探[D];蘇州大學;2008年
10 程偉;祝允明小說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729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67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