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勒菲弗爾三要素理論對譯者梁實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19 08:38
【摘要】: 梁實秋是二十世紀我國一位杰出的翻譯家和散文家,他在沒有任何外界資助的條件下憑一人之力翻譯了整部莎士比亞全集和其他15部文學作品。然而由于一些歷史原因,他的作品在中國大陸鮮有人問津。直到近二十年才有一些國內(nèi)學者對他及其翻譯作品進行研究,但許多學者都只是在研究梁實秋與魯迅在翻譯觀上的對立或是研究莎士比亞時才附帶性的對其進行研究;即便有少數(shù)學者開始將梁實秋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但這些研究多是針對他的翻譯作品,翻譯策略,且研究層面多停留在“是什么”而沒有涉及“為什么”。 本課題以梁實秋為例試圖建立一個譯者分析的框架,即譯者四要素結構。四要素包括:譯者的翻譯動機,翻譯文本的選擇,翻譯策略的選擇,翻譯作品的社會認可度;本課題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構成:梁實秋多元文化身份影響下的翻譯目的,梁實秋選擇莎士比亞作為原文本的原因,梁實秋采用的翻譯策略以及他為什么要選擇這些策略,梁實秋翻譯作品的社會效應和社會認可度怎樣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本課題采用了文化派的翻譯研究理論,以AndréLefevere的三要素理論為分析工具,從描述和分析兩個層面對譯者梁實秋進行研究。本課題關注的是譯者為誰所操縱,而不是文本如何被改寫或操控。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206.6;H059
本文編號:2589990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I206.6;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友貴;意識形態(tài)與20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1899-1979)[J];中國翻譯;2003年05期
2 穆雷,詩怡;翻譯主體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兼評中國翻譯家研究[J];中國翻譯;2003年01期
,本文編號:25899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58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