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工藝”——關于藝術本質的對話
[Abstract]:If we regard human artistic ability as the result of natural evolution, then we can draw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revious propositions such as "human nature" and even "labor creating man", and rereveal the prof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craftsmanship".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rt system distinguishes the original "art" from the "craft". Although it provides a freer creative space for human imagination, it also results in the alienation and disconnection between artistic creation and real life, thus providing the soil for Kant aesthetics. Although Kant has opened up an independent aesthetic space for human emotion and imagination activities, which has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t is also easy to produce two kinds of misleading, one is to equate "beauty" with "art", the other is to separate "art" from "life". On the contrary, the result obscure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art and culture itself. In this case, western modern art has gradually lost human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so that a "revolution" of ar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scam" of aesthetics.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大項目“文明的結構與藝術的功能”,項目批號:07JJD751079
【分類號】:J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振德;;現代藝術家向兒童藝術借鑒的形與法[J];藝術百家;2006年06期
2 ;拉美現代藝術[J];世界美術;1991年04期
3 王書萬;激情與渴望——關于現代藝術發(fā)展的思考[J];理論與當代;1998年04期
4 鄒正洪;“俗”的現代藝術[J];文藝研究;2004年05期
5 曹俊峰;康德美學的構成、特點和歷史地位[J];求是學刊;1988年01期
6 凱瑟琳·庫赫 ,周憲;分解:現代藝術的核心[J];文藝研究;1993年02期
7 朱青生;這是現代藝術[J];美術;2001年04期
8 帥松林;“現代藝術”不是人類新精神——評朱青生博士的“現代藝術”論[J];美術;2002年09期
9 邢莉莉;設計,以現代藝術之名?[J];東方藝術;2004年03期
10 潘義奎;現代藝術的失落與回歸[J];甘肅農業(yè);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昭莉;;醉與醒之間——Dogma95運動對藝術本質的一次探求[A];“全球化語境中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傳杰;;色彩的錯覺與現代油畫藝術——修拉油畫藝術的色彩特征[A];首屆亞洲色彩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周黎;;陶藝·生活·初中美術課堂[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4 ;濟南龍都國際大酒店[A];走進新世紀的中國商業(yè)[C];2002年
5 馬軍山;鮑濱福;余學軍;;竹子在現代園林景觀中的應用[A];第8屆中日韓國際風景園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趙敏俐;;關于加強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問題研究的幾點思考[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李建剛;;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繼承與發(fā)展[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8 余華;楊春發(fā);;輝煌中的傾斜——論寧、津兩市群眾聲樂人才培養(yǎng)的潛在危機[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9 繆麗容;;舞蹈與少兒的身心健康[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10 江弱水;;論《野草》的視覺藝術及其淵源[A];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楊媚實習生石志會;朱青生:現代藝術中的“胡鬧”意味深長[N];深圳特區(qū)報;2005年
2 肖鷹;藝術就是藝術的自我提問[N];中華讀書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劉莎莎;專家為年輕的“設計之都”號脈[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4 南京博物院院長 徐湖平;歷史與現代的對接[N];中國文物報;2005年
5 伍斌;藝術節(jié)首推“現代藝術板塊”[N];解放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王樹成 李楊 萬一 ;“798”:首都工業(yè)廢墟蛻變的現代藝術村落[N];經濟參考報;2005年
7 衛(wèi)戈;“現代藝術”與“蘭州軍團”[N];蘭州日報;2006年
8 樊志輝;全方位的審美觀照[N];光明日報;2002年
9 邢曉芳;現代藝術將與觀眾互動[N];文匯報;2007年
10 吳晶邋劉奕湛;“藝術能力”水平將成中小學生評價標準[N];人民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元東;論藝術能力及其對兒童藝術教育的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胡期光;現代藝術框架中的中國現代建筑藝術性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4 胡友峰;康德美學中自然與自由觀念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5 李云剛;非同一性與藝術:阿多諾的藝術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孫利軍;作為真理性內容的藝術作品[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7 黃冬珍;《風》詩藝術特質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志;思與詩的張力[D];浙江大學;2005年
9 薛彥波;漂浮的場所[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10 張敢;繪畫的勝利?美國的勝利?[D];中央美術學院;199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蚌;分解與實驗:現代藝術的核心[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2 鄭海標;我看“技術”[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俊;反本質主義與藝術本質問題[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麗丹;重要的不是結果[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萬宏;躁動的現代藝術之夢——20世紀20-3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運動及傳播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6 林珍紅;澳門現代藝術的本土性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于濤;現代藝術非人化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馬友平;拯救與回歸——本雅明現代藝術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劉凱;康德美學中的自由[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黃立安;丁方與1980年代的中國現代藝術[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056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50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