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譯本語料庫的譯文對比研究——對《傲慢與偏見》三譯本的對比分析
[Abstract]: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and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study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the three versions are not rich enough; the translation tends to use more high-frequency words, conjunctions and pronouns, and is influenced by the source language. There are a certain number of fixed expression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average sentence length of the transl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史青玲,竇汝芬;審美想象、文學語言形象化與文學翻譯中的等值——《傲慢與偏見》兩個中譯本的比較[J];德州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何欣;契合之美——孫致禮譯本對《傲慢與偏見》技巧與神韻的傳達[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柯飛;翻譯中的隱和顯[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04期
4 柯飛;漢語“把”字句特點、分布及英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12期
5 秦洪武,王克非;基于語料庫的翻譯語言分析——以“so…that”的漢語對應結(jié)構為例[J];現(xiàn)代外語;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容;;漢英動物文化詞匯聯(lián)想意義比較及其差異溯源[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2 蔣婷;論法律語言平行語料庫的構建[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江鳳;論《傲慢與偏見》中奧斯丁的婚姻觀[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歐陽惠;《勸導》浪漫主義初探[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5 盧磊;;語料庫語言學:后現(xiàn)代語言學的興起[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許綺,鄭培豐;悲喜劇下隱藏的不同文化內(nèi)涵——探春與伊麗莎白之比較[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7 祝燕敏;《傲慢與偏見》的敘事技巧[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8 鄧飛;面向教學的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及其應用[J];惠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姚麗華;論《傲慢與偏見》的戲劇性特色[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10 彭開明,李清嬌,胡啟明;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傲慢與偏見》原譯與復譯本學習體會[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霄軍;;Web漢英平行新聞語料獲取的困難及對策[A];第十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2 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豐國欣;第二語言認知協(xié)同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郭富強;意合形合的漢英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萬會;中國學習者二語詞匯習得認知心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巍;譯學辭典的原型及評價系統(tǒng)[D];山東大學;2006年
7 楊雪;多元調(diào)和:張愛玲翻譯作品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劉建剛;語用選擇與等效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霞;英漢對應語的語義不對稱性對比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李芬;基于構式語法的漢語“把”字句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建光;淺析奧斯丁作品中的婦女問題和婚姻觀[D];吉林大學;2004年
4 王雪明;論英譯漢中過分“歐化”之弊[D];山西大學;2003年
5 裘樂英;論簡·奧斯丁的婚姻觀[D];浙江大學;2004年
6 張錦蘭;忠實、通順、生動[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7 袁金霞;[D];安徽大學;2004年
8 賈偉;翻譯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歐化語法[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9 黃自謙;商務語篇翻譯的語用視角[D];廣西大學;2004年
10 劉明;論文學翻譯中的可譯度[D];廣西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賀顯斌;英漢翻譯過程中的明晰化現(xiàn)象[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何欣;契合之美——孫致禮譯本對《傲慢與偏見》技巧與神韻的傳達[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王克非;英漢/漢英語句對應的語料庫考察[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06期
4 柯飛;翻譯中的隱和顯[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04期
5 柯飛;漢語“把”字句特點、分布及英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12期
6 石定栩,朱志瑜;英語對香港書面漢語句法的影響──語言接觸引起的語言變化[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7 秦洪武,王克非;基于語料庫的翻譯語言分析——以“so…that”的漢語對應結(jié)構為例[J];現(xiàn)代外語;2004年01期
8 張伯江;論“把”字句的句式語義[J];語言研究;2000年01期
9 林克難;翻譯研究:從規(guī)范走向描寫[J];中國翻譯;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虹嫣;;《世界文學》(1953-2008年)中的德語文學翻譯初探[J];德國研究;2011年02期
2 張群星;;對2005~2010年中國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反思[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張志秀;;從藝術哲學角度淺談古詩意境翻譯[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4 陳誼;吳丹平;;《雷雨》王佐良英譯本“可表演性”翻譯特征研究[J];長城;2011年08期
5 羅蘭;;不對稱的權力關系:林語堂譯作《老殘游記》[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修文喬;;翻譯史研究方法的深化與創(chuàng)新——兼評王曉元博士《翻譯話語與意識形態(tài)——中國1895~1911年文學翻譯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7 王東風;;“《紅與黑》事件”的歷史定位:讀趙稀方“《紅與黑》事件回顧——中國當代翻譯文學史話之二”有感[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年02期
8 胡貞;;戲劇翻譯的語用解讀[J];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9 繆佳;吳迪龍;;互文性理論視闕下《錦瑟》的翻譯[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10 張敬;張映先;;霍克斯在《紅樓夢》翻譯中對文化的操縱與構建[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娜;;權力話語對譯本的影響——《簡·愛》不同譯本的個案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劉娜;;權力話語對譯本的影響——《簡·愛》譯本的個案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月紅;;中國古典詩歌翻譯研究十余年綜述[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費小平;;《翻譯研究與杰出的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研究學者資源的閱讀:譯介學研究的文本化途徑》[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寧;;民俗文化翻譯初探——以《福樂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譯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6 駱賢鳳;;社會文化與文學翻譯的互動關系述略[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劉靜;;女性主義框架下的《水滸傳》翻譯研究(英文)[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群;;從文學翻譯的層次說解讀《天演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9 趙巍;;版本差別與作者意圖——《紅樓夢》“抄檢大觀園”的英譯本比較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10 劉靜;;女性主義框架下的《水滸傳》翻譯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 謝天振;譯介學研究:中外文學關系新視角[N];社會科學報;2008年
2 鐘厚濤;比較文學的焦慮與中國學者的聲音[N];中華讀書報;2007年
3 清衣;海外華人寫作與流散研究高級論壇在北京舉行[N];中華讀書報;2004年
4 張杰 馬廣惠 辛斌 呂俊;跨入新世紀門檻的西方文學與語言學[N];文藝報;2004年
5 穆雷;換個角度看文學翻譯[N];光明日報;2001年
6 謝天振;譯者的誕生與原作者的“死亡”[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立春;中國的日本近現(xiàn)代小說翻譯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2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視野下的文學翻譯主體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李磊榮;論民族文化的可譯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尹衍桐;穿越時空的對話:文學翻譯價值論[D];山東大學;2007年
5 封一函;結(jié)構與解構:從喬姆斯基到韋努蒂[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陶麗霞;文化觀與翻譯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何子章;差異及對立的終結(ji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唐艷芳;賽珍珠《水滸傳》翻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蘇艷;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園:神話—原型視閾中的文學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吳文安;文學翻譯中的美學效果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亞芳;意識形態(tài)與詩學操控下的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馬軼男;論譯者對兒童文學翻譯的操縱[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3 王芳琳;意識形態(tài)對中國翻譯文學選材得影響(1898-1937)[D];重慶大學;2007年
4 舒暢;《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譯本[D];蘇州大學;2008年
5 周昕;從奈達譯論看《駱駝祥子》施譯本[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杜洪峰;“忠實”原則在《紅樓夢》翻譯過程中的體現(xiàn)[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7 梁春鳳;西方女性主義翻譯與中國女性翻譯的比較[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8 程漫春;以過程為取向的翻譯研究方法——兼對《飄》中譯本的過程取向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韓佳;巴赫金對話理論視角下的文學翻譯主體間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王玉;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情詩意象翻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665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16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