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職《藝術概論》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探討
本文選題:藝術概論 + 體驗式教學 ; 參考:《職教論壇》2011年20期
【摘要】:《藝術概論》課程是我國高職院校藝術專業(yè)文化課程中重要的課程,但目前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師資素質等方面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使得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針對高職藝術生的教學目的,通過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素質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增強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Abstract]:The course of Art int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culture course of ar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ers' quality at present, which mak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ers' qualit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by means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s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purpose of the ar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高等專科學校;景德鎮(zhèn)洪源中學;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陶瓷藝術教學革新的要素研究”(編號:10ZD054) 景德鎮(zhèn)高專社會科學“十一五”(2010年)規(guī)劃項目(編號:10YWY05)成果之一
【分類號】:J0-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進;論音樂藝術教師的素養(yǎng)[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2 楊淑敏;;一個無鸞和一千個哈姆雷特——從《夜宴》和《哈姆雷特》看電影與戲劇文學的形象塑造[J];電影評介;2006年23期
3 特古斯;;現代設計中傳統(tǒng)圖案的重要意義[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沈勇;;藝術的生態(tài)位[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易嘉勛;西南民間銅鼓紋飾藝術探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6 黃海澄;;無意識與藝術創(chuàng)作議[J];菏澤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黃海澄;;藝術起源新探[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李啟福,鐘善金,歐陽紹清;論中國古代音樂美學中“和”之思想——兼析朱踐耳現代室內樂作品《和》[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12期
9 黃海澄;;緣何貶損大衛(wèi)和陳逸飛?[J];美與時代;2006年04期
10 高向英;對蒙古族舞蹈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鄧慶坦;中國近、現代建筑歷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2 黃俊亞;競技性藝術體操成套動作編排理論及應用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3 李濤;美、日百年動畫形象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王彬;蘇聯芭蕾編導與教學歷史經驗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樂心;比包普[D];中央音樂學院;2002年
2 托婭;試論歌唱藝術的聲與情[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3 姚志華;論我國影視藝術市場與營銷[D];東南大學;2004年
4 馬凌燕;馬采的藝術學理論研究——從藝術學獨立運動到現代藝術學體系[D];東南大學;2004年
5 張艾;美術與廣場[D];清華大學;2004年
6 王彬;氣勢磅礴寫春秋[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7 馮炳超;西方風景油畫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繆虹;轉型與結合[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9 楊艷紅;論藝術與科學的協(xié)調發(fā)展[D];河北大學;2004年
10 楊海霞;關于中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變通理論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暢;陳松潔;;《藝術概論》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J];理論界;2007年03期
2 劉瓊秀;;高職院校應用寫作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之探討[J];廣西教育;2009年06期
3 薛芳靈;楊繼強;;體驗式教學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青年文學家;2010年17期
4 趙琛;;設計藝術教育與社會實踐關系辨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彭俠;;淺議外貿口語體驗式教學[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年07期
6 于洋;;淺談大學英語中的體驗式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10期
7 鐘珉;;拓展訓練——高校學生體驗式教學淺析[J];大家;2010年24期
8 文濤;;燕春班非“艷”春班及其它[J];四川戲劇;1990年03期
9 彭德軍;;體驗式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10 梁少華;;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探索[J];語文學刊;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靜;;在體驗中研究,在研究中收獲——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研究性課堂中的運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2 廖志丹;;“體驗式教學”在高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中的應用探索[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10年
3 洪國康;;開展五項修煉,提升高校人才競爭力[A];浙江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4 劉麗瑛;;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商貿漢語口語課教學中的運用[A];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2008年
5 史曉強;;淺論電視藝術片的藝術本體[A];科教影視論文集[C];2004年
6 李樹榕;;藝術是“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嗎?——對藝術本質與意識形態(tài)關系的思考[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7 李心峰;;“審美意識形態(tài)”說與新時期藝術本質研究[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8 李世葵;;設計藝術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優(yōu)化[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9 朱海花;郭朝勇;李寶峰;馬素敏;;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的研究及教學實踐[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6)[C];2010年
10 馬秀明;;由美術理論教育來看高等美術院校審美教育機制的建構[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秦小艷;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成為實戰(zhàn)型人才[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2 本報實習記者 王位;從體驗式教學中感悟文化魅力[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楊維娜;值得一讀的藝術學新著[N];中國文化報;2006年
4 記者 王兵 通訊員 黃祚偉;安徽氣象培訓中心開展體驗式教學[N];中國氣象報;2010年
5 ;藝術理論的自覺與升華[N];人民日報;2005年
6 李曜 羅賢忠;我們的隊伍向太陽[N];江西日報;2010年
7 歐陽友權;藝術學建構的創(chuàng)新思維[N];中國藝術報;2005年
8 記者 黃維明;著力實現“五個轉變”[N];汕尾日報;2009年
9 廣東省大埔縣田家炳實驗中學 羅曉紅;“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思品課中的嘗試[N];學知報;2011年
10 劉鳳琴;市委黨校實施課程改革[N];咸陽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亮;體驗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吉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2 鄒玉環(huán);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段英杰;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的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吳曉宇;“體驗式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沈紅娟;中學語文體驗式教學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國曉華;新課程背景下對體驗式教學中“學生體驗缺失”的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瑛;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井晶;普通高校音樂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秀珍;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亮;中學生物新課程體驗式教學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951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99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