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世界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的格局與批評范式
本文關(guān)鍵詞: 海外漢學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研究格局 文學批評范式 出處:《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將中國文學引入西方世界的譯介活動早在晚清時期就已開始,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夏志清的著作《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問世,海外漢學界的研究視野才開始從古典文學轉(zhuǎn)向現(xiàn)代文學,致力于作品分析以及文學史、文學選集的編撰。一些文學選集被作為美國高校的教學參考書,成為普及中國文學的有效途徑;以夏志清、王德威、李歐梵等為代表的海外漢學研究,在方法論和歷史觀上為中國內(nèi)地的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提供了某些新的可能性。但不應(yīng)忽視的是,作為一個復(fù)雜的構(gòu)成體,海外漢學研究的面貌不能僅以代表性學者的論斷來框定,將海外漢學研究的理論思維套用于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時也需要對歷史語境與現(xiàn)實狀況差異導致的認識偏誤進行反思,西方學者在冷戰(zhàn)思維影響下的文學批評范式以及英美反知性主義傳統(tǒng)對五四以來作家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誤讀也需要正確認識。雖然英美主流媒體仍習慣沿用這種批評模式解讀中國當代小說,但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研究也呈現(xiàn)出一系列理論范式的轉(zhuǎn)向,顯示出重建文化研究格局的趨勢。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to the Western world began as early as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it was not until 1960s that Xia Zhiqing's book,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novels, was published. The research field of overseas Sinology has only begun to shift from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modern literature, devoting itself to the analysis of works, the compilation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compi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literature. Some selected works of literature have been used as reference books for teaching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of popularizing Chinese literature; overseas Sinology studies represented by Xia Zhiqing, Wang Dewei, Li Oufan, etc.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and historical view, it provides some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 stud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However, it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at as a complex component, the face of overseas Sinology research cannot be framed solely by the judgments of representative scholar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reflect on the cognitive error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when applying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set of overseas Sinology research to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 literary criticism paradigm of Western schol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ld War thinking and the misreading of writers' creative mentality since May fourth Movement by the anti-intellectualism tradition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so need to be correctly understood. Although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still used to using this mode of criticism. Reading Chinese contemporary novels, But since 1980s, the research has also shown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paradigm turn, showing the trend of reconstructing the pattern of cultural research.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09JZDMG00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BZW130) 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13-0242)
【分類號】:I206;I0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德威;張清芳;;英語世界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之報告[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2 顧彬;;從語言角度看中國當代文學[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楊義;;學海蒼茫,敢問路在何方——治學的五條路徑[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任yN男;;審美現(xiàn)代性視角下的魯迅——論顧彬《20世紀中國文學史》魯迅形象的建構(gòu)[J];華中人文論叢;2012年01期
2 黃順紅;譯者與文化滲透[J];寧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任偉;;譯路漫漫路燈長明——對《人民文學》英文版的思考[J];海外英語;2013年18期
4 周曄;;細節(jié)之美:翻譯中文學性的傳達——以畢飛宇小說《青衣》英譯本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5 楊四平;;海外認同與現(xiàn)代中國文學輸出[J];南方文壇;2014年04期
6 李小霞;;圖里規(guī)范理論下葛浩文譯介活動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7 潘道正;李進超;;顧彬式批評:反擊與反思[J];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20期
8 李進超;;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標準”[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吳耀武;花萌;;中國文化對外翻譯國內(nèi)研究綜述(1980—2013)——基于國內(nèi)學術(shù)期刊的數(shù)據(jù)分析[J];外語教學;2014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才剛;數(shù)字化生存與文學語言的流變[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洪雪花;意象主義在東西方文學中的回返影響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4 陳愛釵;近現(xiàn)代閩籍翻譯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楊雪;多元調(diào)和:張愛玲翻譯作品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張永祿;現(xiàn)代小說類型批評實踐檢視與類型學建構(gòu)[D];上海大學;2009年
7 嚴慧;1935-1941:《天下》與中西文學交流[D];蘇州大學;2009年
8 高慧;追尋現(xiàn)代性:李歐梵文學與文化理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9 張濤;理論與立場: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三家”論[D];吉林大學;2010年
10 紀海龍;“我們”視野中的“他者”文學[D];武漢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雪濤;;他鄉(xiāng)夫子們的饗宴——海外漢學研討會綜述[J];世界漢學;2006年01期
2 陳平原;;“海外漢學”與“網(wǎng)絡(luò)資源”(專題研究) 小引[J];云夢學刊;2008年03期
3 張麗華;;我所認識的“海外漢學”[J];云夢學刊;2008年03期
4 劉躍進;;《海外漢學研究》和《圖說漢學史》指謬——兼談海外漢學史的寫作原則[J];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08期
5 吳原元;;試述1950-1970年代海外漢學著作在中國的譯介及啟示[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吳原元;;試述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漢學著作在中國的譯介及啟示[J];東方論壇;2011年02期
7 王堯;季進;;觀看與想象《下江南——蘇州大學海外漢學講演集》序[J];書城;2011年10期
8 樂黛云;;《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序言[J];東吳學術(shù);2011年04期
9 謝淼;;在漢學家闡釋與闡釋漢學家之間——讀季進的《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J];東吳學術(shù);2012年05期
10 張西平;“海外漢學研究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討會”綜述[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元化;步霍;;“海外漢學叢書”四種[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2 王雪明;;20世紀20年代海外漢學研究在中國的譯介[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shè)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查明昊;上古海外漢學的譯介:但開風氣不為師[N];中華讀書報;2014年
2 范方俊;海外漢學復(fù)興對中國學術(shù)的沖擊[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貴州省委黨校文史教研室 尹愛華;海外漢學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的影響[N];貴州民族報;2012年
4 對話者:張西平 葉向陽;關(guān)于海外漢學的對話[N];中華讀書報;2001年
5 張西平;海外漢學(中國學)研究方法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欒梅建;“海外漢學”與學術(shù)自主創(chuàng)新[N];文藝報;2006年
7 葉飛;中學西漸 全球共暖[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張西平;比較文學和海外漢學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陳引馳;何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N];文匯報;2003年
10 謝淼;為了啟航的紀念[N];文匯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余夏云;作為“方法”的海外漢學[D];蘇州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金羽;論海外漢學家關(guān)于中國古代山水自然觀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余迅;海外漢學中的“顧彬現(xiàn)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547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55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