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性經驗的政治維度及學科意義——以民歌《高大人領兵》對“同治回民起義”的表征為例
本文關鍵詞:身體性經驗的政治維度及學科意義——以民歌《高大人領兵》對“同治回民起義”的表征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審美意識形態(tài) 身體性經驗 美學的政治轉向 同治回民起義 《高大人領兵》
【摘要】:在當代西方理論呈現出一種政治轉向的學術背景下,豐富當代中國美學的政治維度就顯得非常必要。在加強政治考量時,美學理論應該關注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感受和身體性經驗。從西部民歌《高大人領兵》對"同治回民起義"的表征來看,廣大民眾的有血有肉的身體可以成為美學理論建設的現實物質基礎和美學批評的普遍標準與尺度。
【作者單位】: 咸陽師范學院;
【關鍵詞】: 審美意識形態(tài) 身體性經驗 美學的政治轉向 同治回民起義 《高大人領兵》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陜北民歌的審美維度與文化價值研究”(項目號:13BZW026) 咸陽師范學院科研資助項目(項目號:11XSYK1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J607
【正文快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杰;;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問題與理論模式[J];文藝研究;2008年01期
2 王杰;;當代中國語境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理論[J];文藝研究;2006年08期
3 楊永福,張克非;國內五十年來的回民起義研究述評[J];云南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武士靖;清同治年間陜甘回民遷徙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強東紅;;身體性經驗的政治維度及學科意義——以民歌《高大人領兵》對“同治回民起義”的表征為例[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4期
2 亢寧梅;;換珠衫 依然是富貴模樣——戲曲現代性問題分析[J];美與時代(下);2015年11期
3 齊曉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形態(tài)的當代建構[J];社會科學家;2015年11期
4 段吉方;;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理論范式及其學理建設[J];南京社會科學;2015年08期
5 亢寧梅;;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新國畫運動分析[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6 段吉方;;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知識經驗、理論模式與當代語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7 許嬌娜;;中西方審美意識形態(tài)理論對話的基礎與啟示[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4年01期
8 李艷豐;;反思及其僭越——中國當代審美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闡釋焦慮與話語突圍[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9 王杰;;審美習俗、文化習性與自由治理——中國當代審美經驗的理論闡釋[J];社會科學家;2013年12期
10 段吉方;;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理論建構:語境、問題與模式[J];百家評論;2013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符曉潔;同治陜甘“回變”消極影響考述[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呂軍旺;清代慶陽府民眾生存狀況透視[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丁博杰;人口遷徙對宗教生態(tài)格局的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杰;審美現代性:馬克思主義的提問方式與當代文學實踐[J];文藝研究;2000年04期
2 霍維洮;清代西北回民反清斗爭中的撫局[J];回族研究;1998年01期
3 霍維洮;近代西北回族反清運動中的政權問題[J];寧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4 馬經;略述云南四位回族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J];回族研究;1996年04期
5 馬經;論杜文秀的政治思想及其歷史淵源[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6 高光漢;杜文秀大理政權的民族團結政策[J];思想戰(zhàn)線;1991年06期
7 霍維洮;同治年間甘肅回族反清運動性質再認識[J];近代史研究;1990年04期
8 蔣中禮;試說杜文秀服毒赴清營的性質[J];民族研究;1987年01期
9 林荃;再評劉道衡出使英國與杜文秀大理政權的關系問題[J];思想戰(zhàn)線;1986年03期
10 楊東梁;;試評左宗棠對陜甘回軍的鎮(zhèn)壓[J];湖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史泓;審美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3年03期
2 周忠厚;文藝不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周忠厚;文藝不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4 童慶炳;怎樣理解文學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文學理論教程》編著手札[J];中國大學教學;2004年01期
5 周寧;英國“探索戲劇”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意義[J];福建藝術;2004年03期
6 周忠厚;;關于文藝是不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幾點思考[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4年00期
7 董學文;“審美意識形態(tài)”能成立嗎?[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5年10期
8 馬振宏;;論意識形態(tài)的文學審美屬性[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馬龍潛;;對文藝、審美與意識形態(tài)關系的思考[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6年06期
10 陳誠;;“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學術研討會綜述[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定家;;從“生產論”視角看“審美意識形態(tài)”說[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2 周忠厚;;關于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幾點思考[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清民;;審美意識形態(tài):歷史貢獻與理論局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五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12年
4 李心峰;;“審美意識形態(tài)”說與新時期藝術本質研究[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5 陳誠;;“審美意識形態(tài)”文學本質論淺析[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6 李永新;;身體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物質基礎——伊格爾頓審美意識形態(tài)理論中的身體問題[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7 王杰;;當代中國語境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理論[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8 單小曦;;“文學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命題解構[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學術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9 馬馳;;論文學的本質與審美意識形態(tài)[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10 王煒;;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本質再考辯的必要[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詠吟;從審美幻象論到審美意識形態(tài)[N];文藝報;2013年
2 馮憲光;和諧社會建設與審美意識形態(tài)[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3 余虹 馬元龍;意識形態(tài)·知識·底層[N];文藝報;2007年
4 魯東大學 程勇;重建之路與“開疆拓土”[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馬建輝;2007年文藝理論熱點掃描[N];文藝報;2008年
6 仲呈祥;充分認識文藝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N];人民日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紅麗;文學:在“審美”與“意識形態(tài)”之間[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盛百卉;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丹;重審“文學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毅;論審美意識形態(tài)與共產主義信仰培育[D];貴州師范大學;2004年
5 辛艷麗;審美、意識形態(tài)與文學之關系[D];黑龍江大學;2012年
6 熊華;《審美意識形態(tài)》中譯本:接受與疏離[D];貴州大學;2008年
7 肖宏德;審美的政治寓意[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8 邱純偉;新時期以來文藝意識形態(tài)問題的論爭及啟示[D];濟南大學;2011年
9 雷然;八五新潮美術審美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選擇[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秦詠梅;新時期文學審美本質論的提出與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6397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63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