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仡佬族儺戲研究
本文關鍵詞:黔北仡佬族儺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黔北仡佬族的儺戲是貴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最絢麗奪目的一道風景。近幾年,研究儺文化的中外學者越來越多,但針對黔北仡佬族儺戲的研究幾乎為零。本論文主要以黔北仡佬族儺戲為研究對象,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從音樂視覺來闡釋儺戲在特定文化環(huán)境下的音樂特色。論文由六部分組成,第一章簡單概述儺戲源流。第二章對黔北仡佬族儺戲生存的地理空間和人文環(huán)境做簡單介紹。第三章列舉了儺戲的兩大類型,還原儺和沖儺。第四章也是本論文的重點內(nèi)容,黔北仡佬族儺戲的音樂特色,此章將其音樂特色細化分解成結(jié)構特色、調(diào)式色彩、旋律特征、節(jié)奏特色、音樂表演特性、音樂伴奏特色和念白特點七個方面論述。第五章論述儺戲在仡佬族百姓中的作用。第六章對黔北仡佬族儺戲班社的生存現(xiàn)狀做出分析并給出見解。筆者試圖尋覓出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遺傳基因,探索出黔北仡佬族儺戲歷經(jīng)數(shù)千年仍然生機勃勃的奧秘,挖掘出黔北仡佬族儺戲超前的藝術價值和巨大的發(fā)展空間。以便使我們對黔北仡佬族儺戲及其音樂有一個比較清醒的判斷,能在理性高度恰如其分地審視它的興衰、流變和發(fā)展。為了確保調(diào)查得到客觀、準確的一手資料,筆者連續(xù)三年春節(jié)均在黔北地區(qū)進行實地田野調(diào)查。在此期間,對民間藝人進行了多次采訪調(diào)查、參加現(xiàn)場演出和拍攝十余次、參與貴州省儺文化研討會兩次,其中論文所需的大多數(shù)資料都是筆者親自調(diào)查所得。
【關鍵詞】:黔北仡佬族 儺戲 音樂特色 現(xiàn)狀 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溫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82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4
- 一 黔北儺戲源流概述14-16
- 1 儺戲的起源14-15
- 2 儺戲的流變15-16
- 二 黔北仡佬族儺戲的生存空間16-20
- 1 黔北仡佬族儺戲生存的地理空間16-17
- 2 黔北仡佬族儺戲生存的人文環(huán)境17-20
- 三 現(xiàn)存黔北仡佬族儺戲的類型20-30
- 1 還愿儺20-24
- 1.1 延壽還愿儺21
- 1.2 求子還愿儺21-24
- 1.3 過關還愿儺24
- 2 沖儺24-30
- 2.1、急救沖儺24-25
- 2.2 平安沖儺25-27
- 2.3 財富沖儺27
- 2.4 地沖儺27-30
- 四 黔北仡佬族儺戲的音樂特色30-60
- 1 黔北仡佬族儺戲的音樂結(jié)構特色30-38
- 1.1 黔北仡佬族儺戲曲牌的常見類型30-33
- 1.2 黔北仡佬族儺戲曲牌的連綴形式33-35
- 1.3 黔北仡佬族儺戲的器樂曲牌35-38
- 2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調(diào)式色彩38-42
- 2.1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調(diào)式及其變化38-40
- 2.2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固定旋法特征40-42
- 3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旋律特征42-48
- 3.1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旋律線特色42-43
- 3.2 黔北仡佬族儺戲旋律與語言的關系43-45
- 3.3 黔北仡佬族儺戲分類唱腔的特征45-46
- 3.4 黔北仡佬族儺戲唱腔的演唱形式特色46-48
- 4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節(jié)奏特色48-55
- 4.1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在節(jié)奏型和速度上的特色48-51
- 4.2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在律動節(jié)拍上的特色51-55
- 5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表演特性55-56
- 6 黔北仡佬族儺戲音樂的伴奏特點56-57
- 7 黔北仡佬族儺戲的念白特點57-60
- 五 儺戲在黔北仡佬族生活中的作用60-64
- 1 儺戲在黔北仡佬族生活中的教育作用60-61
- 2 儺戲在黔北仡佬族生活中的藝術審美作用61-64
- 六 黔北仡佬族儺戲班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64-68
- 1 黔北仡佬族儺戲班社的生存現(xiàn)狀64-65
- 2 黔北仡佬族儺戲的發(fā)展策略之我見65-68
- 結(jié)語68-70
- 參考文獻70-72
- 附錄72-78
- 致謝78-79
- 碩士在讀期間論文發(fā)表情況7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定湘;儺戲及其旅游開發(fā)初探[J];藝術教育;2005年03期
2 孫文輝;;流傳分布廣泛的儺戲[J];學習導報;2005年12期
3 王月明;;湖南儺戲藝術初探[J];戲劇文學;2009年02期
4 羅艷玲;;雙峰儺戲從絕技到絕跡的人類學研究[J];學園;2009年01期
5 譚景元;;淺談黔東銅仁地區(qū)儺戲的音樂風格[J];銅仁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劉禎;;儺戲的藝術形態(tài)與形成新探[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7 庹修明;;貴州儺戲文化[J];教育文化論壇;2010年03期
8 劉懷堂;;儺戲與戲儺——“儺戲?qū)W”視野下的“儺戲”界說問題[J];文化遺產(chǎn);2011年01期
9 朱燕;任靖宇;;和諧與超越的儀式展演——固義儺戲的個案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田紅云;;儺戲的神話行為敘事探析——以湘西儺戲為例[J];思想戰(zhàn)線;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儺戲?qū)W研究會[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覃敬念;;淺議儺戲原始宗教基因的流布與革新[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3 寒聲;;從三晉儺戲看中原儺戲的流變[A];三晉文化研究論叢(第一輯)[C];1994年
4 任光偉;;黔東北儺儀儺戲探微——從德江儀式儺戲《鐘馗斬鬼》談起[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鄭揚;;武安固義儺戲的旅游利用探析[A];第七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2年
6 宋天芬;;儺儀舞蹈與儺戲舞蹈的特色及區(qū)別[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7 喻幫林;;儺戲與銅仁旅游[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楊濤;;源遠流長之思州儺戲儺技[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9 吳聲;;新晃侗族儺戲[A];中國演員(2010年第5期總第17期)[C];2010年
10 汪泉恩;;貴州道真儺戲[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庹樂;薪火相傳的儺戲人生[N];張家界日報;2010年
2 通訊員 蔣仁義 劉海斌;臨武莊稼人參加儺戲國際學術研討會[N];郴州日報;2011年
3 李為 黃柏權;儺戲藝術當代變遷的德江樣本[N];中國民族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隗瑞艷 劉茜;加強儺戲傳承和保護[N];中國文化報;2013年
5 林寒;臨武儺戲意蘊深厚[N];光明日報;2013年
6 庹修明;貴州儺戲類型暨生態(tài)環(huán)境[N];中國民族報;2003年
7 陳勇;夜訪儺戲“活化石”[N];中國民族報;2005年
8 陳勇;閬中要為儺戲申報世界遺產(chǎn)[N];南充日報;2005年
9 陳勇;閬中儺戲[N];四川日報;2005年
10 陳勇;川北閬中 儺戲探“根”[N];西部時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婷;辰州儺戲的傳承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2 隋慶;任莊扇鼓儺戲調(diào)查與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3 葉慶園;荊楚文化視野下的孟姜女儺戲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4 彭彩虹;黔北仡佬族儺戲研究[D];溫州大學;2015年
5 呂媛媛;儺戲服裝元素與現(xiàn)代服裝設計結(jié)合的探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1年
6 江珂;湘西儺戲音樂的藝術審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雯婷;能樂中的“神戲”與中國儺戲的比較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8 楊福梅;貴州省納雍縣穿青人儺戲的社會教育傳承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5年
9 秦佩;固義儺戲與賽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易德良;湘西苗族儺戲唱腔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黔北仡佬族儺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09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1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