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義視角下奈保爾小說的形象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28 21:30
本文關鍵詞:后殖民主義視角下奈保爾小說的形象學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后殖民主義 形象學 奈保爾小說 他者 矛盾情懷
【摘要】:V S奈保爾是20世紀中葉后殖民主義的代表作家,他的行跡遍布歐、亞、美、非大陸,他的思想也穿行其間,為世人貢獻了他對殖民文化的種種思考。他的身份是游離的,無根的,他出生于中美洲的殖民地社會,擁有印度裔的血統(tǒng),同時又具有英國國籍,多元性的文化雜糅讓他不斷地進行身份的自我確認,然而對于故鄉(xiāng)而言他是一個逃離者,對于祖先之根印度,他是一個陌生者,對于英國他是一個迷失者。這種無根性記錄到他的小說中,就呈現(xiàn)出一個個流散異國的他者形象,這恰恰為從比較文學形象學的角度研究奈保爾提供了一個契機。通過文本外部,跟隨奈保爾的行蹤,解讀他對于異國之間的種種態(tài)度;透過文本內(nèi)部,可以發(fā)掘在先見或態(tài)度影響下他者形象所隱藏的矛盾情結——身份的不斷認同與不斷流散,文化信仰上的殖民認同與殖民解構。 引言部分,主要介紹了奈保爾的生平、創(chuàng)作生涯、國內(nèi)外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本論文所研究的焦點問題。第一章通過對后殖民主義理論、當代形象學理論的解讀,找到從形象學角度研究奈保爾及其作品的可能性。第二章分別根據(jù)他的行跡分析了他流散過程中所寫下的小說作品,從文本內(nèi)部和文本外部兩個方面揭示了奈保爾的矛盾情結。第三章,在二元對立結構的后殖民主義語境中,厘清奈保爾這種矛盾的形成機制,以及他矛盾情結主導下的結果,力圖在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中,掃除交流的障礙。第四章,從廣闊的社會文化語境下,理解奈保爾的殖民之思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而取得自我與他者進行和諧對話的有益借鑒。
【關鍵詞】:后殖民主義 形象學 奈保爾小說 他者 矛盾情懷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61.074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第一章 后殖民主義和形象學研究下的奈保爾及其小說11-20
- 第一節(jié) 奈保爾與后殖民主義書寫12-15
- 第二節(jié) 形象學理論建構下的奈保爾及其作品15-17
- 第三節(jié) 他者形象的變異與奈保爾的特質(zhì)17-20
- 第二章 奈保爾小說中的他者書寫20-34
- 第一節(jié) 身份危機與解構西方:西方世界的他者書寫20-29
- 一、 《抵達之謎》:抵達者的困頓與英國性之解構20-23
- 二、 《格格不入的人》:局外人的文化苦旅23-25
- 三、 《半生》:“林勃”狀態(tài)中的自我認同危機25-29
- 第二節(jié) 無奈的流散:第三世界的他者書寫29-34
- 一、 《河灣》:流散中的身份追尋與殖民反思29-31
- 二、 《魔種》:自我的追尋與革命的消解31-34
- 第三章 二元對立結構中自我的迷失、逃離與解構34-43
- 第一節(jié) 二元對立結構中奈保爾的矛盾情結34-39
- 一、 異國與奈保爾的關系形態(tài)35-36
- 二、 奈保爾的矛盾情結36-39
- 第二節(jié) 奈保爾思想矛盾性的形成機制及其結果39-43
- 一、 奈保爾思想矛盾性的形成機制39-41
- 二、 奈保爾思想矛盾性的結果:迷失、消解與流散41-43
- 第四章 后殖民語境中奈保爾“他者”書寫的意義43-52
- 第一節(jié) 后殖民主義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43-47
- 一、 西方文明中心的輝煌與衰落43-44
- 二、 殖民地社會的苦難歷程44-47
- 第二節(jié) 奈保爾“他者”書寫的后殖民主義意義47-52
- 一、 西方價值的積極傳播47-48
- 二、 殖民主義的消解48-49
- 三、 身份或者家園的不斷迷失與追尋49-52
- 結語:在全球化浪潮下促成自我與他者的和諧對話52-54
- 致謝54-55
- 參考文獻55-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妮;;V.S.奈保爾《模仿者》的多重主題解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金永輝;后殖民主義理論探源[J];濱州師專學報;2003年03期
3 秦燁;;后殖民語境中的身份認同——解讀奈保爾之“印度三部曲”[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年03期
4 蔡俊;;比較文學形象學研究與文學變異[J];當代文壇;2011年02期
5 祝平;邊緣審視——奈保爾創(chuàng)作述評[J];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02期
6 聶薇;;沿襲與超越——評奈保爾的小說《半生》[J];當代外國文學;2007年04期
7 梅曉云;處處無家處處家[J];讀書;2002年01期
8 周長才;奈保爾的最新小說——《半生》[J];外國文學;2002年01期
9 夏成;;生命的激情和悲涼——論《米格爾街》的狂歡化色彩[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10 杜慧春;王繩媛;;存在的尷尬與神奇的魅力——解讀后殖民主義作家奈保爾[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6年01期
本文編號:9382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93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