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歷史、明信片與法國年鑒學派
本文關(guān)鍵詞:《明信片》:歷史、明信片與法國年鑒學派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安妮·普魯 《明信片》 年鑒學派 地域歷史小說
【摘要】:安妮·普魯?shù)摹睹餍牌芬灾魅斯恢虢獾膫人體驗,將美國二戰(zhàn)后的歷史分解為眾多以明信片形式為代表的斷裂、變形的文化碎片。小說不僅集中體現(xiàn)了年鑒派歷史學家所推崇的地理歷史研究,其解構(gòu)性也凸顯了第三代年鑒學派與第一代、第二代之間存在的"斷裂",歷史的碎片化所表達的正是作家對進步史觀的懷疑。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
【關(guān)鍵詞】: 安妮·普魯 《明信片》 年鑒學派 地域歷史小說
【分類號】:I712.06
【正文快照】: 1992年,憑借短篇集《心靈之歌故事集》在文壇嶄露頭角的安妮?普魯推出了長篇小說《明信片》(Postcards)。對于這位57歲才首次發(fā)表長篇的女作家,《明信片》具有史詩般的維度,它通過追蹤主人公勞爾?布勒德近半個世紀的自我放逐,記錄下封閉的新英格蘭社區(qū)遭遇產(chǎn)業(yè)化沖擊的時代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紀勝利;年鑒學派總體歷史理論的特點及其啟示[J];學習與探索;2004年02期
2 江華;年鑒學派與世界體系理論[J];學術(shù)月刊;2004年04期
3 高國榮;年鑒學派與環(huán)境史學[J];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03期
4 阿蘭·梅吉爾,趙晗;歷史研究中的一致性與非一致性(上)——從年鑒學派到新文化史[J];學術(shù)月刊;2005年11期
5 阿蘭·梅吉爾;;歷史研究中的一致性與非一致性(下)——從年鑒學派到新文化史[J];學術(shù)月刊;2005年12期
6 劉瑩;;“年鑒學派”的學術(shù)特色[J];華夏文化;2005年04期
7 梅雪芹;;從“人”的角度看環(huán)境史家與年鑒學派的異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韓璐;;年鑒學派的史學思想理論與中共黨史研究[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7年01期
9 劉恒;;試論年鑒學派對我國城市史研究的影響[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08期
10 馬勝利;;年鑒學派和“新史學”的墓志銘——評介《碎片化的歷史學》[J];世界歷史;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洪巖;一部最優(yōu)秀的年鑒學派概覽[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本報書評人 黃敏蘭;解構(gòu)法國年鑒學派的神話[N];中華讀書報;2009年
3 馬勝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多斯對年鑒學派的分析與批判[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本報特約記者 楊波;三位法國學者:印象·史料·反思[N];社會科學報;2005年
5 王三義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的“邊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趙博;我們都纏繞在我們自己的歷史之中[N];文匯報;2013年
7 曾靖皓;那些褪色照片隱藏了多少未解之謎[N];上海證券報;2014年
8 石一冰;《中國音樂年鑒》第九屆學術(shù)研討會在津召開[N];音樂周報;2004年
9 趙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與整合的歷史觀[N];光明日報;2001年
10 龐冠群;西方九位著名新史學家對話[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正明;年鑒學派史學理論的哲學意蘊[D];黑龍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康建偉;新歷史主義與年鑒學派比較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2 陳曦;年鑒學派“結(jié)構(gòu)”概念的演變[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春霞;年鑒學派與西方史學科學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建;年鑒學派早期“文化—心態(tài)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5 苑莉莉;動態(tài)變化中的“年鑒形象”[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茜;皮埃爾·布爾迪厄?qū)Ξ敶鞣叫挛幕返挠绊懗跆絒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320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93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