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與焦灼的自我掙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焦慮主題
本文關(guān)鍵詞:絕望與焦灼的自我掙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焦慮主題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人物身份 長篇敘事詩 詩歌創(chuàng)作 彼得拉克 理想生活 聚結(jié) 人格分裂 華茲華斯 外在美 自我分裂
【摘要】:正長期以來,國外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研究焦點多聚結(jié)于詩中人物身份的認定:Mr.W.H究竟為何人?黑膚女郎是誰?詩人的對手詩人是誰?詩中的"我"是否為莎翁本人、十四行詩是否為他內(nèi)心最隱秘的告白?評論家們觀點不一,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爭論,由于缺乏史料記載,這些問題的答案,如同莎翁本人的經(jīng)歷一樣,將是永久的不解之謎。英國當代莎士比亞文學評論家John Blades認為直到1950年之前的莎翁評論主要關(guān)注的是十四行詩的傳記性質(zhì),(1)由于評論家們太多關(guān)注莎翁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人物身份;長篇敘事詩;詩歌創(chuàng)作;彼得拉克;理想生活;聚結(jié);人格分裂;華茲華斯;外在美;自我分裂;
【分類號】:I561.072
【正文快照】: 長期以來,國外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研究焦點多聚結(jié)于詩中人物身份的認定:Mr.W.H究竟為何人?黑膚女郎是誰?詩人的對手詩人是誰?詩中的“我”是否為莎翁本人、十四行詩是否為他內(nèi)心最隱秘的告白?評論家們觀點不一,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爭論,由于缺乏史料記載,這些問題的答案,如同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益民;傳記學坐標之下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研究[J];國外文學;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江;;莎士比亞《第十二夜》中的敘述不可靠性解讀[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李項;;宗教、歷史文化語境下的翻譯[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2期
3 蔡蕾;;莎士比亞十四行詩Sonnet 18譯文比較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羅益民;;都是形式惹的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漢譯可行性研究[J];英語研究;2008年03期
5 婁立國;;述評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愛情主題之爭(英文)[J];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研究;2013年01期
6 李鶴藝;;談許淵沖的“三美論”在漢譯英詩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4年02期
7 李亞棋;;譯者主體性視域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意象翻譯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8 韓杰;任佳佳;葛楠;;中英古詩中的愛情主題縱論[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洪斌;方漢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s(s’)…”詞組的翻譯[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胡璐;;賞“新月”,觀永恒——從文體學角度分析比較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的譯本[J];海外英語;201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田星;羅曼·雅各布森詩性功能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徐畔;拓撲心理學認知空間下的莎士比亞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強;從等效理論看辜正坤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樹利;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張力[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璐;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隱喻[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嚴晨;概念隱喻視角下的莎士比亞的情愛觀[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5 羅驚環(huán);詩化批評:梁宗岱文學批評論[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麗平;改變世界與改變語言:詩論家梁宗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董莉;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管窺其詩學思想[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范冬梅;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美、善、真”主題[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劉佳;帕爾默文化語言學視角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意象翻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成智;英詩漢譯以頓代步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美紅;;淺析《彼得·潘》的模糊敘事策略[J];中國兒童文化;2010年00期
2 錢治安;;《高老頭》人物身份的漢譯[J];法國研究;2005年02期
3 張少林;《嬌娃》人物身份的不確定性與讀者中心理論[J];職大學報;2002年01期
4 馬麗莉;;《龜灘》中的人物身份研究[J];當代外國文學;2010年03期
5 陳許;土著人的回歸——美國西部印第安人小說中的人物身份探討[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時新貞;;中西兩大悲劇《梁!放c《安提戈涅》的對比性研究[J];山東文學;2010年01期
7 范躍芬;;消解敘事:《一次展覽上的畫》中的噩夢與記憶[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0年02期
8 劉清玲;;展現(xiàn)商人生活的大舞臺——《一千零一夜》人物身份談[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關(guān)麗君;論莫里森三部曲小說的模糊敘事[J];沈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10 胡愛華;;文化、社會和心理內(nèi)涵的嬗變——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復仇悲劇的敘人模式探討[J];四川戲劇;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士曾;愛情的幌子后面是死亡[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許;美國西部小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2 吳松梅;《源氏物語》的家族意識[D];山東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淑芝;陌生人回家——對《喜福會》中人物身份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朱東麗;論納博科夫小說中的偵探文學因素[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金光玉;朱耀燮小說中的庶民研究[D];延邊大學;2013年
4 趙娜;百合花的凋謝[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梁;論菲利普·羅斯的《遺產(chǎn)》[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6 吳美群;格蘭姆斯家的自我迷失與自我尋求[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曹麗;弗吉尼亞·伍爾夫《海浪》中人物身份的定位[D];山東大學;2009年
8 孫瑩;查爾斯·奧爾森《馬克西姆斯詩篇》中的不確定性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2年
9 姜博;論《所羅門之歌》中的喻指[D];廈門大學;2009年
10 劉愛華;勞倫斯作品中的語碼轉(zhuǎn)換[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7468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74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