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坎寧安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巴特的文本理論視角下對《時時刻刻》的解讀
本文關(guān)鍵詞:試論坎寧安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巴特的文本理論視角下對《時時刻刻》的解讀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邁克爾·坎寧安 《時時刻刻》 創(chuàng)造性寫作 作者之死 可寫性文本
【摘要】:邁克爾·坎寧安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時時刻刻》作為其代表作充分展示了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坎寧安的創(chuàng)作不拘泥于傳統(tǒng)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和敘述策略;情節(jié)設(shè)計不受時間,空間,結(jié)構(gòu)等制約;作品的題材也很開闊自然。本論文擬用法國著名學者羅蘭·巴特的文本理論來解析坎寧安在《時時刻刻》中,通過巧妙的角色塑造和情節(jié)設(shè)計而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首先,本研究從巴特的“作者之死”觀出發(fā),探尋坎寧安在創(chuàng)造性書寫《時時刻刻》時,虛構(gòu)出兩位作者弗吉尼亞·伍爾夫和理查德·布朗并將他們置于無主體性寫作中。同時,坎寧安自己扮演了“現(xiàn)代抄寫者”角色,他的寫作是建立在閱讀和重寫其它的文學文本的基礎(chǔ)上。作者的寫作主體性消解為坎寧安從事創(chuàng)造性寫作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其次,本文以讀者的主動性閱讀為切入點,分析坎寧安在創(chuàng)造性寫作《時時刻刻》時,賦予了小說中的另外兩位人物角色勞拉·布朗和克萊麗莎以讀者身份并使他們參與到主動性閱讀中。同時,坎寧安的現(xiàn)實讀者也參與到主動性生產(chǎn)文本意義中。多位讀者的主動性閱讀不僅為其對應作者帶來新的寫作意義,同時也為《時時刻刻》增添了多重的文本意義。此外,本論文依據(jù)巴特對“可寫性文本”的定義,闡述坎寧安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人物角色塑造和情節(jié)設(shè)計而在《時時刻刻》中充分展示了其三方面的“可寫性”特征。其一,小說不拘泥于單一化的寫作模式。其二,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具備了象征性。其三,“克萊麗莎”這一人物角色指涉了多重的文學文本。由此可見,坎寧安在《時時刻刻》中展開了創(chuàng)造性寫作。通過獨特的人物角色塑造,他引入作者和讀者;同時又借助于巧妙的情節(jié)設(shè)計,消解作者對文本的絕對占有權(quán),從而解放其對應的讀者和文本。通過虛構(gòu)出作者的顛覆性寫作和讀者的主動性閱讀,坎寧安拓寬了原有的單一化寫作,從而建構(gòu)出《時時刻刻》并使其具備“可寫性文本”特征。作為一部頗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小說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坎寧安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歷程,同時也為其他作者從事創(chuàng)造性寫作提供了一個重要典范。
【關(guān)鍵詞】:邁克爾·坎寧安 《時時刻刻》 創(chuàng)造性寫作 作者之死 可寫性文本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712.074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9
- INTRODUCTION9-19
- CHAPTER ONE TAKING ON THE DEATH OF THE AUTHORS' AUTHORITY19-33
- 1. Virginia Woolf's Non-authorial Writing of Mrs. Dalloway19-23
- 2. Richard Brown's Loss of the Authorial Subjectivity23-27
- 3. Michael Cunningham's Modern Scripting of The Hours27-33
- CHAPTER TWO INCARNATING THE READERS WITH ACTIVE READING33-47
- 1. Laura Brown's Encoding of Virginia Woolf's Writing33-37
- 2. Clarissa Vaughan's Contextualization of Richard Brown37-41
- 3. Readers' Realizations of Cunningham's Creative Writing41-47
- CHAPTER THREE PRESENTING THE WRITERLY EXEMPLIFICATIONS IN THE HOURS47-59
- 1. Different Types of Writing Modes47-51
- 2. Various Voices of Death51-54
- 3. Multiple References of the Character Clarissa54-59
- CONCLUSION59-61
- WORKS CITED61-63
- 中文參考文獻63-65
- 作者簡歷65-69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隋麗;;比利·坎寧安:千面教父[J];籃球;2005年12期
2 王麗莉;解讀邁克爾·坎寧安的《時時刻刻》[J];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06期
3 袁素華;;坎寧安《時時刻刻》的后現(xiàn)代互文策略[J];求索;2009年05期
4 袁素華;;游走于瘋狂與理性的邊緣——試析《時時刻刻》三女性[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5 趙曉囡;;邁克爾·坎寧安的《時時刻刻》:記載女性成為主體的過程[J];名作欣賞;2010年06期
6 ;他山之石 為花朵造像的伊莫金·坎寧安[J];世界文化;2012年08期
7 哈爾·克萊門特,耿輝;不同尋常的感官[J];飛.奇幻世界;2005年03期
8 宋文;;在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之間的女性城市境遇——評邁克爾·坎寧安的《時時刻刻》[J];當代外國文學;2006年03期
9 邱小輕;;論邁克爾·坎寧安的《時時刻刻》對女性主體性的建構(gòu)[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10 ;比利·坎寧安[J];當代體育;2004年08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美皆;邁克爾·坎寧安的成名小說《末世之家》[N];文學報;2001年
2 ;美軍官承認命令士兵把伊平民推下河[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3 編譯/楊孝文 任秋凌;低齡兒童該不該學電腦?[N];北京科技報;2004年
4 張永義;從三個約翰到兩個邁克爾:美國文壇變遷側(cè)記[N];中華讀書報;2001年
5 姜緯;路濘:我好像更挑剔現(xiàn)實了[N];中國攝影報;2013年
6 顏平;英國“光輝”號航母——不光彩的一天[N];中國國防報;2004年
7 ;美國殺菌郵筒獲專利[N];中國郵政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婉莉;試論坎寧安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巴特的文本理論視角下對《時時刻刻》的解讀[D];江蘇師范大學;2014年
2 劉東生;從空間角度解讀邁克爾坎寧安的《時時刻刻》[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于怡;論邁克爾·坎寧安小說中的死亡主題[D];山東大學;2009年
4 胡泊;邁克爾·坎寧安《末世之家》中的女性主義思想解讀[D];蘭州大學;2007年
5 李正佳;坎寧安對伍爾夫雙性同體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D];吉林大學;2011年
6 宋美倫;邁克·坎寧安小說《時時刻刻》的焦慮理論解讀[D];河南大學;2014年
7 葉家春;[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劉凌凌;《時時刻刻》之互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9 趙蓮月;論邁克爾·坎寧安《時時刻刻》中的主題[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國春玲;從女性主義視角看邁克爾·坎寧安的《時時刻刻》[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06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70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