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作家“文革”小說的兒童敘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7 05:23
本文關鍵詞:新移民作家“文革”小說的兒童敘事研究
【摘要】:“文革”十年,對于民族國家而言是一場浩劫,親歷浩劫的新移民作家們關于“文革”歷史的敘事,不僅在他們的作品中占有較大比重,而且不少也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對于這段歷史的回望與思索,成為了他們?nèi)≈槐M的源頭活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移民作家“文革”敘事的多副面相之中,采用兒童敘事切入主題的小說尤為引人矚目。這類小說以兒童敘事的方式回溯“文革”前至“文革”時期的童年記憶,創(chuàng)作主題所采用的敘事模式有不少相似性。論文拋開作者的地域所屬,僅僅就這一類型的小說進行敘事分析,希望就此觸摸到一些文本背后相通的精神內(nèi)蘊。 論文首先由“文革”的集體記憶出發(fā),在還原一個兒童所經(jīng)歷的真實的“文革”現(xiàn)場的基礎之上,從散文、訪談、小說中尋找新移民作家童年記憶的蛛絲馬跡。這些記憶表達的主要方式為兒童敘事。兒童敘事不論在倫理維度、敘事手法上都有別于成人敘事和一般意義上的兒童文學的敘事。緊接著,文章先以純粹的兒童敘事的手法切入,厘析新移民“文革”小說中兒童敘事所起的作用,兒童目光的過濾使得“文革”敘事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其作用主要有四點,一是兒童的形象思維淡化了情節(jié)而強化了情境,使得文本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特征;二是兒童認知的有限性使得兒童心理與時代形成了錯位,“文革”書寫因此顯示出其殘酷性;三是兒童本身的可塑性使得其視角在文本中是流動的,不斷自我更新,豐盈充實;四是兒童的邊緣地位導致了文本書寫對于意識形態(tài)的疏遠與背離,對于宏大歷史而言是一種消解。 在此基礎上,論文進而對兒童敘事與成人敘事交替使用的多層次的敘述方式展開分析。小說對于事件進行多角度敘述,成人敘述者與兒童敘述者態(tài)度的差異影響著整體故事的講述——這些因素從多個方位建構(gòu)文本的闡述可能,形成了敘 事的張力。成人與兒童視線交疊的復調(diào)書寫構(gòu)成了文本的對比結(jié)構(gòu)與鏡像結(jié)構(gòu),最終指向是文本的治療功能。病癥并不來自外部的傷害,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深處那些畸形、陰暗、殘忍的惡的因素被釋放了出來,成為一切悲劇的始作俑者。而從對于《人寰》、《第三種欲望》這兩個文本的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文本在治療心疾時所倚仗的是西方文明的救贖。 最后論文著重揭示新移民作家“文革”兒童敘事背后的精神世界。從這些“文革”兒童小說的戀父、尋父型兒童形象出發(fā),可以看到新移民作家對于依傍的尋求。一方面是出于懷舊的心理,一方面是對于自身身份的尋求,新移民作家形成了自己的“童年——原鄉(xiāng)”的心理圖式。而新移民作家的雙重文化身份對于童年、故鄉(xiāng)的重新打量,形成了“自我批評、反省式”與“尋求溝通式”的“文革”小說類型,使得文本展現(xiàn)出獨特的精神特質(zhì)與美學品格。
【關鍵詞】:新移民作家 “文革”小說 兒童敘事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106.4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緒論8-12
- 一、選題緣起8-9
- 二、概念界定9-10
- 三、文獻綜述10-11
- 四、論文架構(gòu)11-12
- 第一章 “文革”記憶的童年顯影12-22
- 第一節(jié) 新移民作家的“文革”記憶12-16
- 第二節(jié) “文革”記憶的兒童書寫16-22
- 第二章 新移民“文革”小說中兒童敘事的概念與特征22-29
- 第一節(jié) 兒童敘事的概念22-24
- 第二節(jié) 兒童敘事的特征24-29
- 第三章 雙重敘事結(jié)構(gòu)下的心疾與治療29-37
- 第一節(jié) 兒童與成人視線的交疊29-32
- 第二節(jié) 童年病癥的異域治療32-37
- 第四章 敘事策略后的精神密碼37-45
- 第一節(jié) 兒童形象與作家心理37-41
- 第二節(jié) 自我剖析與人性關注41-45
- 結(jié)語45-46
- 參考文獻46-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談鳳霞;;歷史苦難的邊緣性詮釋——“文革”背景的童年敘事考察[J];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2 齊亞敏;;新時期以來兒童敘事的主題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3 吳義勤;施戰(zhàn)軍;黃發(fā)有;;代際想像的誤區(qū)——也談60年代出生作家及其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J];上海文學;2006年06期
4 江少川;;走近大洋彼岸的繆斯——嚴歌苓訪談錄[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6年03期
5 公仲;;論新世紀新移民小說的發(fā)展[J];小說評論;2010年02期
,本文編號:6873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68732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