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國度》的后殖民生態(tài)批評
發(fā)布時間:2017-07-30 12:17
本文關鍵詞:《自由國度》的后殖民生態(tài)批評
更多相關文章: 《自由國度》 后殖民生態(tài)批評 生態(tài)正義 社會正義
【摘要】:十九世紀中期以來,由殖民統(tǒng)治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主要包括政治分裂、社會巨變、及革命等等。這些社會現(xiàn)實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作家關注的焦點。在這些作家中,奈保爾因其深刻的文化體驗和獨特的創(chuàng)作視角,算是比較突出的。因此,他被稱為“加勒比文學之父”。 作為一個作家,奈保爾有著非凡的洞察力。因此,他的旅行作品及小說常常觸及當代明顯且敏感的熱點問題,諸如身份、家和歷史等。這些反映社會現(xiàn)實狀況的作品,也為目前流行的批評學派提供了論題。這些學派包括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身份探求、種族研究和歷史研究等等。他們研究的主題大多是身份探求、流亡及異質文化沖突等。 總體來說,以往關于奈保爾作品的研究關注的僅僅是邊緣人的悲慘生活。考慮到環(huán)境也是西方掠奪的犧牲品,本論文試圖從后殖民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來分析《自由國度》(這部小說曾經(jīng)為奈保爾贏得了布克獎)。本論文通過分析作品中體現(xiàn)的后殖民社會壓抑的殖民生活和環(huán)境破壞狀況,試圖探討造成第三世界社會和環(huán)境現(xiàn)狀的深層原因,以彰顯世界范圍內的生態(tài)正義和社會正義的重要意義。 這篇論文除了引言和結語,還包括另外四個章節(jié)。 引言介紹了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和作品情況。這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奈保爾的一生及《自由國度》的基本情節(jié);2)對奈保爾及其作品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的述評;3)選擇這一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第一章詳細介紹了后殖民生態(tài)批評的主要觀點、它的發(fā)展及現(xiàn)實意義。 第二章審視了《自由國度》中所體現(xiàn)的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前半部分主要審視了土著人和自然的親密關系,并探討他們如何在異鄉(xiāng)始終保持與自然的這種密切聯(lián)系。后半部分重點審視了殖民者由于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和排放廢物給殖民地帶來的環(huán)境災難。此外,這部分還簡單審視了殖民地環(huán)境問題產(chǎn)生的內部原因。 第三章審視《自由國度》中所體現(xiàn)的前殖民宗主國對前殖民地在文化、政治、經(jīng)濟領域的持續(xù)統(tǒng)治,旨在表明,雖然很多殖民地已經(jīng)獲得了獨立,但是,在殖民時期建立的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統(tǒng)治—從屬”關系依然沒有改變。這一事實說明,后殖民是一個持續(xù)反抗和重建的過程。 第四章分析了作品作者對全球正義的訴求。奈保爾在文中暗示了殖民國家的衰落,并對發(fā)展中國家表示了深深的同情,這些都表達了他對全球和諧的渴望。 根據(jù)以上分析,本論文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只有徹底消滅世界范圍內的所有歧視與不公正,,第三世界的環(huán)境和人民才能贏得真正的自由。
【關鍵詞】:《自由國度》 后殖民生態(tài)批評 生態(tài)正義 社會正義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61.07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8
- 0.1 About the Author and In a Free State10-12
- 0.2 Literature Review12-16
- 0.3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16-18
-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Basis18-28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cocriticism18-21
- 1.2 An Introduction to Postcolonial Ecocriticism21-28
- Chapter Two Representations of Colonizers’ Overwhelming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Indigenous People28-40
- 2.1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genous People and Nature in Pre-invasion Africa28-33
- 2.2 Indigenous People’s Alienation from Nature Caused by Western Colonization33-40
- Chapter Three Expositions of Colonizers' Continuous Control over the Colony40-52
- 3.1 Preservation of Former Colonizers’ Racial Superiority Complex40-46
- 3.2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vention of Former Colonial Powers in the Independent State46-52
- Chapter Four The Ways to Achieve Ecological and Social Justice in the Third World52-58
- 4.1 Developing Countries' Common Struggle Against the Western Super Power52-55
- 4.2 The Public's Sympathy for the Weak55-58
- Conclusion58-62
- Bibliography62-66
- Acknowledgements66-67
- 個人簡歷6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新福;張慧榮;;后殖民生態(tài)批評述略[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4期
2 張中載;沿著追求真善美的軌跡——讀V·S·奈保爾的《比斯瓦斯先生的屋子》[J];外國文學;1986年01期
3 唐曉忠;;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態(tài)批評解析[J];當代外國文學;2012年03期
4 江時學;;“內部殖民主義論”概述[J];國外理論動態(tài);1993年15期
5 王莎烈;;奈保爾小說《自由國度》的空間解讀[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本文編號:5942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59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