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想象與構建——《飲夢茶館》的中國敘事與再現政治
本文關鍵詞:跨文化的想象與構建——《飲夢茶館》的中國敘事與再現政治
更多相關文章: 小說 跨文化 茶館 敘事策略 現代中國 十八世紀 文化身份 再現 中國文化 文化書寫
【摘要】:正賈斯汀·希爾(Justin Hill,1971-)是英國當代旅行作家和詩人,曾先后三次榮登英國布克讀書獎的最后提名榜,尤以中國題材的作品而揚名英語世界國家。游記《黃河》(The Bend of Yellow River,1997)是希爾的處女作,記錄了他一九九三年到山西運城的文化體驗。《飲夢茶館》(Drink and Dream Teahouse,2001)是繼《黃河》問世后的又一部力作。小說榮獲英國兩個大獎:二○○二年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中心博士后流動站;
【關鍵詞】: 小說 跨文化 茶館 敘事策略 現代中國 十八世紀 文化身份 再現 中國文化 文化書寫
【基金】:北京外國語大學2011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 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W201314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61.074
【正文快照】: 賈斯汀·希爾(Justin Hill,1971-)是英國當代旅行作家和詩人,曾先后三次榮登英國布克讀書獎的最后提名榜,尤以中國題材的作品而揚名英語世界國家。游記《黃河》(The Bend of Yellow River,1997)是希爾的處女作,記錄了他一九九三年到山西運城的文化體驗。《飲夢茶館》(Drink an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萬麗華;;華裔美國人文化身份之探尋——解讀湯亭亭的《女勇士》[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2 孫銀娣;;湯亭亭小說的互文性閱讀[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周化;;文化的“熔爐”——評譚恩美的小說《喜福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高萬里;馬海燕;;傳承與變異:從《吃碗茶》看中國文化的延續(xù)[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8期
5 朱虹;《匹克威克外傳》——現代的堂·吉訶德及其他[J];名作欣賞;1983年06期
6 劉白;;獨特的敘事策略——重讀譚恩美的《喜福會》[J];宜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何雪春;;譚恩美小說中的中國[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02期
8 劉笑飛;;漫漫身份探尋之旅——對譚恩美小說《靈感女孩》的意象分析[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9年01期
9 任雪麗;;在夾縫中苦尋文化身份——解讀《喜福會》中華裔“女兒們”的文化認同[J];昌吉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王官君;;從后殖民主義視角解析《典型的美國佬》中文化身份的建構[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zhí)m珍;;從馬洛的尋覓看文明的墮落[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2 郭紅;;“文獻”小說——《嘉莉妹妹》[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吳冬;;通往“第三空間”的身份之旅——在后殖民語境下解讀《上海孤兒》[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闕詩濤;;《紅字》前言創(chuàng)作的真實目的[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蔡圣勤;;文化殖民后語境中的敘事身份和道德倫理兩面性——庫切小說《恥》細讀之三[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張云;;屬性流變 生存策略——文化解讀任碧蓮的《莫娜在希望之鄉(xiāng)》[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張德福;;普列姆昌德小說中的女性形象[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8 趙明利;;定義“典型美國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李倩;;談康拉德小說中東西方文化的沖突和選擇[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10 王婭;;淺析“世紀病”[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宏安;《大西島》的魅力[N];中華讀書報;2003年
2 榮欣;心靈深處的群魔[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3 孫生;首部涉及天體生物學的小說引進中國[N];人民日報;2006年
4 海飛;拐彎之處就是黑夜[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5 馬婷;“沉默之子”的言說[N];中華讀書報;2003年
6 劉恒濤;布克獎得主 喜歡在廚房寫作[N];財經時報;2007年
7 王淼;好故事讓我不忍讀完[N];中華讀書報;2007年
8 季劍鋒 書評人;看,里面是空的[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9 李公昭;“我對戰(zhàn)爭有信念”[N];文藝報;2005年
10 蘭守亭;庫切的小說:是《!范皇恰稊橙恕穂N];中華讀書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鴻;跨文化的中國敘事[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思捷;身份書寫與跨文化心態(tài)透視[D];暨南大學;2003年
3 詹春花;黑塞與東方[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閻偉;薩特的敘事之旅[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周桂君;現代性語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創(chuàng)傷書寫[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喜華;超越東方主義:希爾中國題材作品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7 鄧中良;奈保爾小說的后殖民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衛(wèi)景宜;西方語境的中國故事——論美國華裔英語文學的中國文化書寫[D];暨南大學;2001年
9 柳曉;越戰(zhàn)創(chuàng)傷敘事[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10 楊海鷗;辛克萊·劉易斯小說的文化敘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會華;鄉(xiāng)關何處——解讀庫切作品中的文化身份問題[D];西北大學;2009年
2 魏艷輝;譚恩美文化身份建構的矛盾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婷婷;論譚恩美作品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素[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孫彥召;《克蘭福德鎮(zhèn)》的女性主義敘事解讀[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芳;女性的自我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6 許鈺婷;“奶娃”在《所羅門之歌》中的文化身份構建[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7 陳靜;從《戰(zhàn)斗的天使》與《異邦客》透視賽珍珠的文化身份[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8 高婷;個體的隱身 個性的覺醒[D];山東大學;2005年
9 時慧;看不見的人 看得見的身份[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甄葭;解讀吉卜林小說《基姆》中基姆的文化身份[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490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54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