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傲慢與偏見》中的翻譯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6 11:07
本文關(guān)鍵詞:中譯本《傲慢與偏見》中的翻譯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對于譯者來說,文學翻譯之難是眾所周知的。本文借助簡奧斯汀的著名小說《傲慢與偏見》,探討文學翻譯中的文化障礙,及其翻譯策略。翻譯不僅是語言的相互轉(zhuǎn)換,而且是文化的互動研究。長期以來,翻譯理論都是借助語言學理論進行研究。這使得翻譯實踐與翻譯理論之間出現(xiàn)巨大的分歧。翻譯者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翻譯理論指導(dǎo)他們的工作。20世紀七十年代,,費米爾的目的論幫助翻譯者們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翻譯研究理論,翻譯者不再被原文束縛。 本文首先通過提出語言、文化與翻譯的緊密聯(lián)系,引出文學翻譯的標準。目的論的出現(xiàn)解決了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脫節(jié)的困境。以著名小說《傲慢與偏見》為例,由于作者的性別、生長環(huán)境、時代背景的影響,小說展現(xiàn)的是典型的英國中產(chǎn)階級文化,這種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巨大差別。本文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在對《傲慢與偏見》中譯本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對于異域文化作品,譯者根據(jù)不同目標讀者的要求,合理的使用歸化與異化的翻譯策略,才能解決文化翻譯的障礙。王科一先生與張經(jīng)浩先生主張為了譯文能更好的被讀者理解,譯文應(yīng)向目的語靠攏;而孫致禮先生則主張最大程度的保留原作中的文化因素,讓讀者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不同的目標讀者,使得兩派的翻譯風格迥異。文學翻譯中大量的使用歸化翻譯法常常使譯文顯得不倫不類,但是通篇使用異化翻譯則易造成譯文不易理解。若以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方式,既能最大程度保留原作的風格,又能使譯文通俗易懂。 本論文旨在尋找解決《傲慢與偏見》中的中西方文化障礙的翻譯策略。目的論是當今翻譯研究中比較盛行的一種理論,已經(jīng)被廣泛地應(yīng)用在各種文體的翻譯之中。本論文試圖把目的論引入有文化障礙的文學翻譯之中。以《傲慢與偏見》為例,通過對中譯本的分析,提出文學作品翻譯基本策略。在對外來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中,為了最大化的保留外文作品的原風格,譯者采用異化為主,歸化為補的方式。
【關(guān)鍵詞】:文化 目的論 文化障礙 歸化 異化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cknowledg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9
- Introduction9-11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1-21
- 1.1 Culture and Translation12-16
- 1.1.1 Definition of Culture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13-15
- 1.1.2 Criteria of Literary Translation15-16
- 1.2 Overview of Skopos Theory16-21
- 1.2.1 Basic Concepts of Skopostheorie17-18
- 1.2.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18-21
- Chapter 2 A Review of Pride and Prejudice21-35
- 2.1 The Author of Pride and Prejudice21-28
- 2.1.1 Jane Austen’s Life21-25
- 2.1.2 Jane Austen’s Works25-26
- 2.1.3 Writing Style of Jane Austen26-28
- 2.2 Pride and Prejudice28-35
- 2.2.1 Plot of Pride and Prejudice28-30
- 2.2.2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ride and Prejudice30-31
- 2.2.3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de and Prejudice31-35
- Chapter 3 Cultural Barriers in Translating Pride and Prejudice35-41
- 3.1 Definition of Cultural Barriers35-36
- 3.2 Types of Cultural Barriers36-41
- 3.2.1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36-38
- 3.2.1.1 Buddhism and Chinese culture36-37
- 3.2.1.2 Christianity and western culture37-38
- 3.2.2 Different Thinking Patterns and Association38-41
- Chapter 4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in the Chinese Versions Pride and Prejudice41-59
- 4.1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Version41-44
- 4.2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i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44-59
- 4.2.1 The Translation Choice among the Multiculture45-49
- 4.2.2 Domestication in Translation49-53
- 4.2.3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53-59
- Conclusion59-61
- Bibliography61-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艷;;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之爭及其融合[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2 梁紅英;;從語用關(guān)聯(lián)論賞析《傲慢與偏見》的語言特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呂文靜,肖丹;由關(guān)聯(lián)理論看反諷言語[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郭俊,梅雪芹;維多利亞時代中期英國中產(chǎn)階級中上層的家庭意識探究[J];世界歷史;2003年01期
5 李艷;;漢英文化差異造成的翻譯障礙及其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10年09期
6 解靜莉;魏金龍;葉青;;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作品賞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2期
7 陳秀;孫致禮翻譯思想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潘迎華;19世紀英國的政治民主化與女權(quán)運動[J];史學月刊;2000年04期
9 吳雷;蔡文輝;王顏;;小說《傲慢與偏見》中人物對話的反諷特色[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俞政;關(guān)于《天演論》譯文的修改[J];蘇州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本文關(guān)鍵詞:中譯本《傲慢與偏見》中的翻譯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06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7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