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類敘事與文明的未來——對C.S.路易斯科幻小說《黑暗之劫》的一種闡述
發(fā)布時間:2022-05-06 21:06
英國著名作家C.S.路易斯發(fā)表于1945年的科幻小說《黑暗之劫》對"后人類"問題有一種極富前瞻性的預(yù)測和探討。他利用科幻小說的虛構(gòu)特征,推測和闡釋"后人類社會"可能發(fā)生的"人性"被黑暗勢力洗劫,即人類的身體、意識和情感會逐漸被智能機器發(fā)明和科技思維崇拜所棄用或消解。他的這部科幻小說巧妙地在一種后人類語境中"探究生命意蘊",其獨到之處在于運用雙線敘事將科技的未來與歐洲古典時期、高科技成果與歷史傳說人物進行多維對照和奇幻穿越。在一場無法避免的未來正邪力量的決戰(zhàn)之中,C.S.路易斯神奇地指引讀者利用古典的"他者"立場,超越淺近的"過去"和短期的"未來"的束縛,去認同身心一體之人性和大于地球之宇宙規(guī)律存在的永恒性。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后人類主義與科幻敘事
二、科技對人類身體的“黑暗之劫”
三、科幻敘事中的“古典”方案
四、路易斯古典立場的內(nèi)涵與永恒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方學(xué)界的“后人文主義”理論探析[J]. 蔣怡. 外國文學(xué). 2014(06)
[2]當代西方后人類主義思潮與電影[J]. 孫紹誼. 文藝研究. 2011(09)
[3]西方科幻小說發(fā)展的四個階段[J]. 吳巖. 名作欣賞. 1991(02)
本文編號:3651214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后人類主義與科幻敘事
二、科技對人類身體的“黑暗之劫”
三、科幻敘事中的“古典”方案
四、路易斯古典立場的內(nèi)涵與永恒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方學(xué)界的“后人文主義”理論探析[J]. 蔣怡. 外國文學(xué). 2014(06)
[2]當代西方后人類主義思潮與電影[J]. 孫紹誼. 文藝研究. 2011(09)
[3]西方科幻小說發(fā)展的四個階段[J]. 吳巖. 名作欣賞. 1991(02)
本文編號:36512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6512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