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江健三郎文學的原型結(jié)構(gòu)與功能
發(fā)布時間:2021-07-05 20:35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當代的著名作家,于1994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本文將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作為一個整體來關(guān)注,以原型批評理論為基礎(chǔ),以原型的交際作用為切入點,著重對大江小說中的原型進行分析,審視大江健三郎如何通過原型的重復(fù)與變形,結(jié)構(gòu)他獨特的小說世界,建構(gòu)他所追求的“四國森林”體系。本文通過對大江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提煉出了大江文學中的四類原型。第一類是從敘述角度概括的再生原型,它表現(xiàn)了人物追求生活的重建與靈魂的拯救的歷程。第二類是在大江作品中具有獨特稱謂的“在”原型。從地域背景中概括出來的“在”原型經(jīng)常以作品中重要事件的發(fā)生地而出現(xiàn),成為作品中的關(guān)鍵地域背景,具有與特定意境相聯(lián)的地形學意義。第三類和第四類原型則從人物形象的角度概括,分別是殘疾兒原型和丑孩子原型。這兩類原型分別體現(xiàn)了大江文學中的殘缺美與遺憾美,是具有標識意義的大江文學要素。通過原型的交際作用,大江的作品構(gòu)成了一個以再生原型為中心的有機整體:先有純潔的新生;純潔美麗的新生兒被社會上丑陋的戈布林偷走,只留下丑孩子;丑孩子在“在”,通過象征純潔的殘疾兒創(chuàng)造的種種契機,獲得再生,完成一個有機的,螺旋上升的大循環(huán)。本文進一步以《被偷...
【文章來源】: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dǎo)論
第一章 大江文學中原型的主要類型及其結(jié)構(gòu)意義
第一節(jié) 再生原型—螺旋上升的成長
第二節(jié) “在”原型—與中心抗衡的邊緣
第三節(jié) 殘疾兒原型—殘缺的完美人物
第四節(jié) 丑孩子原型—迷惘的自我
第二章 從《被偷換的孩子》看諸原型的有機整體性
第一節(jié) 再生—永恒的追求
第二節(jié) “在”—靈魂的歸宿
第三節(jié) 殘疾兒—通往真實的橋梁
第四節(jié) 丑孩子—痛苦的掙扎
結(jié)語:兼論大江文學對日本社會的當代意義
參考文獻
外文部分
中文部分
附錄:大江健三郎年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神時代的自我拯救——論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的文化救贖思想[J]. 胡志明. 國外文學. 2005(02)
[2]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學的戰(zhàn)后啟蒙與文化批評[J]. 王新新.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3(06)
[3]殘疾兒主題:大江健三郎文學出發(fā)的“原點”[J]. 胡志明.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05)
[4]再生與共生——簡論大江健三郎文學中殘疾兒主題的文化意蘊[J]. 胡志明.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5]邊緣人生存境遇及形態(tài)表現(xiàn)──大江文學邊緣化姿態(tài)掃描[J]. 羅帆. 外國文學研究. 2002(01)
[6]大江健三郎初期作品與《圣經(jīng)》的關(guān)系[J]. 王禹. 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報. 1999(04)
[7]出色的荒誕也是一種美——論日本現(xiàn)代派文學[J]. 李德純. 國外文學. 1998(03)
[8]現(xiàn)代森林神話與救濟的可能性論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J]. 王琢. 東北亞論壇. 1997(01)
[9]“反英雄”人物與“性”冒險的意義──大江文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或探索者的誤區(qū)[J]. 王琢. 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2)
本文編號:3266782
【文章來源】: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dǎo)論
第一章 大江文學中原型的主要類型及其結(jié)構(gòu)意義
第一節(jié) 再生原型—螺旋上升的成長
第二節(jié) “在”原型—與中心抗衡的邊緣
第三節(jié) 殘疾兒原型—殘缺的完美人物
第四節(jié) 丑孩子原型—迷惘的自我
第二章 從《被偷換的孩子》看諸原型的有機整體性
第一節(jié) 再生—永恒的追求
第二節(jié) “在”—靈魂的歸宿
第三節(jié) 殘疾兒—通往真實的橋梁
第四節(jié) 丑孩子—痛苦的掙扎
結(jié)語:兼論大江文學對日本社會的當代意義
參考文獻
外文部分
中文部分
附錄:大江健三郎年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神時代的自我拯救——論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的文化救贖思想[J]. 胡志明. 國外文學. 2005(02)
[2]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學的戰(zhàn)后啟蒙與文化批評[J]. 王新新.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3(06)
[3]殘疾兒主題:大江健三郎文學出發(fā)的“原點”[J]. 胡志明.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05)
[4]再生與共生——簡論大江健三郎文學中殘疾兒主題的文化意蘊[J]. 胡志明.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5]邊緣人生存境遇及形態(tài)表現(xiàn)──大江文學邊緣化姿態(tài)掃描[J]. 羅帆. 外國文學研究. 2002(01)
[6]大江健三郎初期作品與《圣經(jīng)》的關(guān)系[J]. 王禹. 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報. 1999(04)
[7]出色的荒誕也是一種美——論日本現(xiàn)代派文學[J]. 李德純. 國外文學. 1998(03)
[8]現(xiàn)代森林神話與救濟的可能性論大江健三郎《萬延元年的足球》[J]. 王琢. 東北亞論壇. 1997(01)
[9]“反英雄”人物與“性”冒險的意義──大江文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或探索者的誤區(qū)[J]. 王琢. 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2)
本文編號:32667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26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