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女性世界及其創(chuàng)作
發(fā)布時間:2021-03-20 12:08
卡夫卡作為二十世紀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作為現(xiàn)代派文學的一代宗師,讀者對他的解讀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卡夫卡研究蔚然成風,人們試圖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探索“卡夫卡之謎”?ǚ蚩ㄒ簧鷽]有結(jié)婚,但是從他出生、成長、成人到死亡,身邊卻從未缺少過女性,這些女性對他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也有著鮮明的獨特性。因此無論是通過考察卡夫卡生活中的女性,還是通過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為我們更加確切、全面、真實地理解卡夫卡夫卡開啟了一扇門。本文首先描繪了卡夫卡生命中頗為重要的三位女性,記敘了她們和卡夫卡之間的相識、相知、相戀……,為后文分析作品中的女性提供了現(xiàn)實背景;接下來分析了卡夫卡女性觀的形成,探討童年經(jīng)歷、俄狄浦斯情結(jié)、神經(jīng)癥、婚姻綜合癥等對他女性觀的影響;最后以卡夫卡的作品《審判》和《城堡》為代表,解讀其中重要的幾位女性形象。
【文章來源】: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卡夫卡身邊的女性
第一節(jié) 菲莉斯:婚姻的賭博
第二節(jié) 密倫娜:天使的注視
第三節(jié) 朵拉:幸福的門口
第二章 卡夫卡女性觀的成因
第一節(jié) 童年的陰影
第二節(jié) 俄狄浦斯情結(jié)
第三節(jié) 神經(jīng)癥、婚姻綜合癥
第三章 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節(jié) 《審判》中的女性
第二節(jié) 《城堡》中的女性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卑與超越——論卡夫卡的童年情結(jié)與創(chuàng)作[J]. 唐春香.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6(06)
[2]卡夫卡的神經(jīng)特質(zhì)及其《城堡》[J]. 張海波.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
[3]“卡夫卡之罪”與神經(jīng)癥[J]. 林和生. 國外文學. 2005(04)
[4]非常的“原罪"——論卡夫卡的猶太文化淵源[J]. 胡志明.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4)
[5]對恐懼與死亡的擁抱——卡夫卡及其作品解讀[J]. 陳小曼. 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03)
[6]女性視角與男性眼光:閱讀卡夫卡[J]. 曾艷兵. 譯林. 2004(01)
[7]卡夫卡與俄底浦斯情結(jié)[J]. 熊修春. 新余高專學報. 2003(03)
[8]卡夫卡研究在中國[J]. 曾艷兵. 外國文學研究. 2003(02)
[9]“耗子王國”的歌手——論卡夫卡與猶太文化的關(guān)系[J]. 曾艷兵. 外國文學評論. 2003(01)
[10]卡夫卡與弗洛伊德[J]. 曾艷兵.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3(01)
本文編號:3090976
【文章來源】: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卡夫卡身邊的女性
第一節(jié) 菲莉斯:婚姻的賭博
第二節(jié) 密倫娜:天使的注視
第三節(jié) 朵拉:幸福的門口
第二章 卡夫卡女性觀的成因
第一節(jié) 童年的陰影
第二節(jié) 俄狄浦斯情結(jié)
第三節(jié) 神經(jīng)癥、婚姻綜合癥
第三章 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節(jié) 《審判》中的女性
第二節(jié) 《城堡》中的女性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卑與超越——論卡夫卡的童年情結(jié)與創(chuàng)作[J]. 唐春香.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6(06)
[2]卡夫卡的神經(jīng)特質(zhì)及其《城堡》[J]. 張海波.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
[3]“卡夫卡之罪”與神經(jīng)癥[J]. 林和生. 國外文學. 2005(04)
[4]非常的“原罪"——論卡夫卡的猶太文化淵源[J]. 胡志明.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4)
[5]對恐懼與死亡的擁抱——卡夫卡及其作品解讀[J]. 陳小曼. 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03)
[6]女性視角與男性眼光:閱讀卡夫卡[J]. 曾艷兵. 譯林. 2004(01)
[7]卡夫卡與俄底浦斯情結(jié)[J]. 熊修春. 新余高專學報. 2003(03)
[8]卡夫卡研究在中國[J]. 曾艷兵. 外國文學研究. 2003(02)
[9]“耗子王國”的歌手——論卡夫卡與猶太文化的關(guān)系[J]. 曾艷兵. 外國文學評論. 2003(01)
[10]卡夫卡與弗洛伊德[J]. 曾艷兵.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3(01)
本文編號:30909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09097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