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第三空間:試論《女勇士》中湯婷婷的文化觀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12:04
【摘要】: 華裔美國女作家湯婷婷的第一部作品《女勇士》面世以后,成為華美文學中的經(jīng)典作品,使其作者也在華美文學圈中奠定重要的位置。作為早期華人移民的后代,湯婷婷是一位處于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邊緣人,很難用傳統(tǒng)的純粹的,種族和文化身份來界定她。不應否認的是,不確定的種族和文化身份使她具備了一個有別于主流作家的視角,雙重文化身份造成的似乎尷尬的位置卻被她合理利用,使她對兩種文化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本文旨在探索湯婷婷在《女勇士》中所提倡的文化觀。在后殖民主義作家霍米巴巴第三空間理論的支持下,論文認為這個文化觀就是對文化第三空間的倡導和追尋。這種文化觀所支持的文化既不屬于中國文化,也不屬于美國文化,而是一種新的文化,或者稱為第三文化。它是東西文化相互協(xié)商滲透的結果,因此它既是嶄新的又和二者血脈相連。 論文從三個方面來論述了湯婷婷追尋第三空間的努力。首先在第一章,論文分析了湯婷婷之所以要追尋第三空間的理由。作為美國華人二代移民的一員,湯婷婷能深刻體會他們生活在東西文化夾縫中的艱難。她在小說中生動地表現(xiàn)了美籍華人所經(jīng)歷的家園文化和宿主文化之間的沖突,對現(xiàn)實的無奈以及對前途的困惑。他們不愿回歸知之甚少的中國文化卻又被白人主流文化所抵制,陷入進退兩難的雙重困境。這種困境成為湯婷婷追尋第三空間的動力和前提。 第二章介紹了湯婷婷追尋第三空間所使用的方法:雜糅策略。湯婷婷在文中改寫了很多中國經(jīng)典的故事,都具有顛覆的意味。本章就其中兩個重述的中國故事,花木蘭和蔡文姬的傳說進行了分析,指出湯婷婷意在塑造東西雜糅的種族身份和文化觀念。雜糅策略是湯婷婷尋求第三空間的主要手段。 第三章探討了湯婷婷在追尋第三空間上所進行的實踐,小說的中西結合的敘事手法就是文化第三空間最好的表現(xiàn)。在《女勇士》一書中,湯婷婷借鑒了中國的傳統(tǒng)敘事技巧,同時也采用了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的寫作風格,成就了特色鮮明的雜糅敘事,從而在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充分證明了文化第三空間的可行性。 最后,論文得出結論,認為湯婷婷跨越了族群、文化和語際邊界,通過創(chuàng)作努力尋求一個雜糅型的種族和文化的第三空間。她不僅給華人移民的尷尬境地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法,而且用自己的實際書寫來證明了此策略的切實可行。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I712.074
本文編號:2595016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I712.0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陸薇;跨越此岸與彼岸的人:對華裔美國文學中“家”與身份的思考[J];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03期
2 陳愛敏;飲食文化上的“他者”——當代華裔美國女作家的東方主義色彩[J];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03期
3 王曉路;種族/族性[J];外國文學;2002年06期
4 徐勁;試論《女勇士》中的文化對話現(xiàn)象[J];國外文學;2001年03期
5 蒲若茜;對性別、種族、文化對立的消解——從解構的視角看湯亭亭的《女勇士》[J];國外文學;2001年03期
,本文編號:25950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59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