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悲劇美感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4-21 17:01
【摘要】:縱覽古今中外,舉凡那些蕩氣回腸、膾炙人口的傳世經(jīng)典作品大多不是什么皆大歡喜的故事,而是悲劇。悲劇一直被人們視為最崇高、最深刻的藝術。表面上看,悲劇充滿著痛苦不幸,完全違反了人類追求快樂幸福的天性,人們應該避之不及才對。然而事實是人們十分喜愛、癡迷悲劇。那么悲劇究竟有什么獨特的魅力呢? 論述之前我們需要明確,日常生活中的悲慘、不幸的事件是悲劇的來源,但是由于形成原因等它們無法一概稱之為悲劇。我們研究的悲劇是美學范疇的“悲劇”,是一種悲劇化的審美感受:一種悲愴、沉郁、激慨的悲劇性氣氛和情愫。我們將圍繞著人們?yōu)槭裁聪矚g悲劇這個問題展開研究。第一部分是剖析悲劇內(nèi)容。首先,我們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悲劇類型。悲劇依據(jù)悲劇矛盾沖突來源可以分為外部沖突悲劇和內(nèi)部沖突悲劇兩類,其中外部沖突悲劇又可以依據(jù)人物的地位不同分為新生事物的悲劇、小人物的悲劇和舊事物舊制度的悲劇。之后,我們從整體出發(fā),通過悲劇原因和悲劇結(jié)局兩個大方面分析總結(jié)悲劇的內(nèi)涵。其間,總結(jié)了前人的觀點,還重點論述了動機與結(jié)果的悖論及中國大團圓結(jié)局問題等。在論述大團圓結(jié)局時得出,中國有沒有悲劇這個問題可以歸結(jié)為翻譯問題。中國悲劇類作品的確缺乏西方悲劇的一些特質(zhì),如抗爭與崇高等,F(xiàn)在,我們把tragedy翻譯為悲劇,又把崇高、恐懼等附著于悲劇之上,霸占了縮小了漢語“悲”字的含義。那么,以這種西方的標準來衡量中國悲劇,當然會得出中國悲劇不是悲劇的結(jié)論。其實,中西悲劇都屬于廣義上的“悲劇”,只是各有特色。從審美活動的延續(xù)性角度,我主張反對大團圓結(jié)局。因為大團圓結(jié)局取消了觀者的欣賞回味,不利于審美活動的延續(xù)。第二部分我們從欣賞主體方面探討悲劇魅力,即悲劇快感問題。有觀點認為我們在悲劇表演中獲得快感是幸災樂禍的表現(xiàn)。這種快感是由于我們的安全感或自我優(yōu)越感,更是人性中野蠻、惡意的體現(xiàn)。而同情說認為人們在觀看痛苦時獲得快感,是因為它滿足了人的同情心。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激起了憐憫和恐懼又凈化了它們!皟艋北焕斫鉃椤靶埂被颉皽熳铩。黑格爾主張“和解說”,認為悲劇快感來源于我們看到了“永恒正義”的勝利!盎盍φf”指出悲劇的快感來源滿足更多的沖動或更多了解人生經(jīng)驗的好奇心?傊,悲劇的快感是一種復合情感,融合了情緒的緩和、好奇心、活力感和藝術力量等多方面,是憐憫、恐懼、崇高、贊賞、愉悅、驚嘆等多種成分的合理組合。第三部分我們總結(jié)出了悲劇意識和悲劇精神兩個概念。悲劇意識就是人類意識到自身個體的短暫性、有限性、渺小性,對于無限的世界生發(fā)的個體的孤獨感,價值的幻滅感,生命的無奈感。偉大的悲劇精神就是即使人生布滿荊棘痛苦,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表演生活下去,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關于悲劇的衰落問題一直在被談論。尼采把酒神精神的消亡看做悲劇衰亡的原因。在現(xiàn)今娛樂至上的背景下,喜劇由于讓人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愉悅性而倍受喜愛,悲劇更無立足之地。但是我們欣賞時常常會在嬉笑后,什么也沒有留下或留下一地雞毛。因此,我們有必要來呼吁悲劇意識、悲劇精神,讓我們能夠更加理性積極地思考人生重大問題,建構(gòu)新的價值體系。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10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陸貴山;;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悲劇理論[J];武陵學刊;2011年02期

2 熊元義,余三定;悲劇的誕生與悲劇的快感[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時曉麗;;中西悲劇的走向與未來[J];文學評論;2006年06期

4 周國平;;悲劇的酒神本質(zhì):尼采的悲劇觀[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5 謝勁秋;;悲劇快感:認知快感與理性快感的結(jié)合體[J];藝術評論;2012年01期

6 張萇;中國悲劇研究的困惑與思考[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6年04期

7 陳世雄;悲劇衰亡之謎[J];戲劇;1996年03期

8 陳吉德;;悲劇快感論[J];戲劇文學;2001年12期

9 冉東平;;從摹仿論到?jīng)_突論——評黑格爾的悲劇沖突論[J];戲劇文學;2009年06期

,

本文編號:24623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4623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b6e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