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辜鴻銘與理雅各《論語》兩英譯本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12-21 12:52

  本文關(guān)鍵詞:《論語》兩種英譯本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師范大學》 2011年

辜鴻銘與理雅各《論語》兩英譯本比較研究

徐向群  

【摘要】:作為儒家原典之一的《論語》英譯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過去百年間出現(xiàn)了由西方人士與中國學者翻譯的40多種英譯本,其中英國著名漢學家、傳教士理雅各以及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學者辜鴻銘的文本代表那一時期中西方《論語》英譯最高成就。 本文試圖運用伽達默爾的哲學闡釋學的相關(guān)理論來分析兩英譯本的翻譯特色并對其兩者呈現(xiàn)不同特色的原因進行探討,以求對古籍英譯提供一點借鑒。闡釋學與翻譯理論有著密切關(guān)系,它的發(fā)展歷經(jīng)了古典闡釋學——一般闡釋學——本體闡釋學——哲學闡釋學四個階段,而伽達默爾是哲學闡釋學的代表。 本論文分為四章。第一章簡要回顧了《論語》及其英譯本情況。第二章簡要介紹了闡釋學的發(fā)展以及伽達默爾的闡釋學,闡釋學在翻譯中的應(yīng)用,并對伽達默爾闡釋學三大哲學原則——“理解的歷史性”(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視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和“效果歷史”(effected history)在《論語》英譯中的運用進行了介紹。第三章通過理雅各與辜鴻銘《論語》英譯本例句對比,從三個方面,即語言、翻譯方法、翻譯策略探討了兩英譯本特色。最后一章結(jié)合伽達默爾闡釋學理論對理雅各與辜鴻銘《論語》英譯本呈現(xiàn)不同特色的原因,即生活經(jīng)歷與學術(shù)背景、漢學功底與雙語能力、翻譯目的與讀者意識進行了分析。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315.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車歡歡;羅天;;從辜鴻銘《論語》的英譯看翻譯規(guī)范的運作方式[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楊平;;《論語》的英譯研究——總結(jié)與評價[J];東方叢刊;2008年02期

3 陳小慰;在學科的交匯點上——讀《架設(shè)東西方的橋梁-英國漢學家理雅各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04年03期

4 王輝;從《論語》三個譯本看古籍英譯的出版工作——兼與劉重德教授商榷[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汪福祥;評《論語》一書的英譯問題[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6 岳峰;關(guān)于理雅各英譯中國古經(jīng)的研究綜述——兼論跨學科研究翻譯的必要性[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程鋼;理雅各與韋利《論語》譯文體現(xiàn)的義理系統(tǒng)的比較分析[J];孔子研究;2002年02期

8 劉永利;舒奇志;;從《論語》兩個英譯本比較看翻譯的文化轉(zhuǎn)向[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王琰;;國內(nèi)外《論語》英譯研究比較[J];外語研究;2010年02期

10 王勇;;20年來的《論語》英譯研究[J];求索;2006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東波;《論語》英譯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志梅;從視域融合視角看《論語》英譯[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2 柳穎;《論語》兩種英譯本的對比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0年

3 楊天旻;《論語》六個英文譯本的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瑩;論《論語》在英美的翻譯與接受[D];四川大學;2002年

5 李霜;理雅各與辜鴻銘《論語》翻譯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6 倪蓓鋒;從譯者主體性角度看《論語》譯本的多樣性[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7 李黎;闡釋學在翻譯研究中的應(yīng)用[D];蘭州大學;2006年

8 黃雪霞;《論語》兩個譯本的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9 朱寶鋒;辜鴻銘翻譯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10 倪吉華;社會符號學視角下《論語》英語翻譯中的對等[D];外交學院;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燦;翻譯批評:從印象到科學——淺談翻譯批評的科學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梁艷;;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之爭及其融合[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3 鄭鴻芹;;翻譯原則、策略、方法與技巧的概念范疇及其關(guān)聯(lián)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4 歐陽利鋒,徐惠娟;從文化語境的角度談?wù)Z用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高路,高遠;“黃花”=“yellow flowers”?——從一例中詩英譯看將互文性理論引入翻譯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6 程永生;;翻譯主體性研究和描寫交際翻譯學的理論框架[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7 朱義華;;論民俗表演藝術(shù)樣式的譯介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陸曉華;論劉寶楠《論語正義》的訓詁方法及特點[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9 朱明勝;略論歸化翻譯與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瓏;;網(wǎng)格理論在翻譯中的應(yīng)用——以林語堂編譯《虬髯客傳》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孔燕;;從文化角度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3 王惠萍;;從《飲酒》(其五)的五個譯本看譯者的主體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4 崔長青;;翻譯教材的描寫性探因[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趙慧;;淺談京劇語境與翻譯[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6 孫丹楓;;淺析龐譯《論語》之特色——龐德個性化解讀對《論語》譯本翻譯取向的決定作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7 李群;;從文學翻譯的層次說解讀《天演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8 蘇啟敏;;明清之際實學的課程知識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任東升;;翻譯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趙杰;郭九林;;從認知角度談文化負載詞在翻譯中的功能對等[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胡潔;建構(gòu)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yīng)[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guān)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高玉蘭;解構(gòu)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芳;從翻譯標準的變化看譯者主體性的變化[D];河北大學;2009年

2 崔建明;從詞匯與句法角度看法律英語翻譯[D];河北大學;2009年

3 劉瑩;語用對等理論視角下漢語商標詞英譯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李振;關(guān)聯(lián)—順應(yīng)理論視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王斌;論品牌名稱命名翻譯[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陳振媛;從功能翻譯理論看《圍城》的幽默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琳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政治語篇中英翻譯中的應(yīng)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王平;論重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汪亮;對比研究:關(guān)聯(lián)理論和順應(yīng)理論在口譯過程中的應(yīng)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朱姍姍;形神兼?zhèn)鋄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漢華;理解和解釋如何可能──伽達默爾釋義學的根本任務(wù)[J];安徽大學學報;1995年06期

2 范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從闡釋學視角評析《論語》兩個中英對照譯本[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趙丹,杜麗霞;順應(yīng)理論在英漢翻譯中的應(yīng)用[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趙光武;哲學解釋學的解釋理論與復雜性探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顧犇;《論語》在海外的傳播[J];北京圖書館館刊;1999年02期

6 車歡歡;羅天;;從辜鴻銘《論語》的英譯看翻譯規(guī)范的運作方式[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吳建華;辜鴻銘、魯迅、胡適的文化價值觀之比較[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王錦霞,三友;《論語》英譯的多元系統(tǒng)理論闡釋[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卓新光;王晶;;順應(yīng)理論視角下的文化專有項翻譯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楊平;;《論語》的英譯研究——總結(jié)與評價[J];東方叢刊;2008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東波;《論語》英譯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穎;《論語》兩種英譯本的對比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0年

2 楊天旻;《論語》六個英文譯本的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瑩;論《論語》在英美的翻譯與接受[D];四川大學;2002年

4 朱麗英;互文符號翻譯方法探析——兼評韋利《論語》英譯本[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仁霞;用社會符號學的理論談旅游資料的漢譯英[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6 王雅娟;從社會符號學的角度看英語雙關(guān)語的翻譯[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婕;以文化為中心的功能翻譯法與《論語》翻譯[D];蘇州大學;2004年

8 劉曉雪;從社會符號學的角度探討漢語數(shù)字的英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霜;理雅各與辜鴻銘《論語》翻譯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倪蓓鋒;從譯者主體性角度看《論語》譯本的多樣性[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豪杰;趙曉霞;謝文靜;;翻譯目的論視角下的《論語》兩英譯本解讀[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2 譚蓉蓉;;管窺《論語》英譯[J];考試周刊;2011年22期

3 徐向群;;從英譯《論語》孝論語句看中西譯者的翻譯特色——以辜鴻銘與理雅各譯文為例[J];船山學刊;2009年04期

4 陳玉霞;;辜鴻銘英譯《論語》考述[J];蘭臺世界;2010年08期

5 郭雙林;對一個特殊人物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讀《文化怪杰辜鴻銘》[J];清史研究;1996年01期

6 王赟;;從后殖民視角對比研究理雅各和辜鴻銘的《論語》譯本[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郭曉明;;從語詞選擇看《論語》翻譯[J];文教資料;2008年31期

8 包恒新;辜鴻銘與《怪味嬉皮士》[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1999年05期

9 汪豐敢;學通中外 一代鴻儒——記國學大師辜鴻銘[J];文史雜志;1990年04期

10 岳峰;關(guān)于理雅各英譯中國古經(jīng)的研究綜述——兼論跨學科研究翻譯的必要性[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慧林;;“經(jīng)文辯讀”中的信仰和責任——以理雅各關(guān)于“以德報怨”的譯解為例[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信仰與責任——全球化時代的精神反思”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岳峰;;理雅各與中國古經(jīng)的譯介[A];2003年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3年

3 楊慧林;;理雅各之“道”與艾略特之“言”:語言理解中的文化互釋[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張秀英;;從《紅樓夢》的英譯本看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和補償[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5 沙博里;李士釗;妙齡;;《水滸》新英譯本前言及翻譯前后[A];水滸爭鳴(第四輯)[C];1985年

6 金百林;;試論《易經(jīng)》英譯本對數(shù)字的譯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魏雋如;;辜鴻銘的愛國主義思想與當代精神文明建設(shè)[A];歷史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shè)[C];1995年

8 邱志紅;;從辜鴻銘在北大任教始末看北大“英文門”時期的師生狀況[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9 于蘭;;中西文化浸潤下的英譯本《圍城》——從小說的特點及文化內(nèi)涵分析英譯本[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劉紅菊;;因《針灸學釋難》結(jié)下的緣分[A];2009'中國針灸學會文獻專業(yè)委員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栗(書評人);[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2 駐京記者 王樂;[N];文匯報;2009年

3 胡志揮;[N];文藝報;2009年

4 汪榕培(中國典籍英譯學會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N];中華讀書報;2011年

5 記者 王佳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6 子雨;[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王鵬;[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8 許陽;[N];中國審計報;2004年

9 李興濂;[N];本溪日報;2008年

10 王鵬;[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東波;《論語》英譯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姜燕;理雅各《詩經(jīng)》英譯[D];山東大學;2010年

3 陸振慧;跨文化傳播語境下的理雅各《尚書》譯本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4 沈嵐;跨文化經(jīng)典闡釋:理雅各《詩經(jīng)》譯介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5 劉單平;《孟子》三種英譯本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侯健;推而行之:《中庸》英譯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7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可培;偏見與寬容 翻譯與吸納[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郭穎;辜鴻銘的政治心理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唐慧麗;“優(yōu)雅的文明”:辜鴻銘的人文理想新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向群;辜鴻銘與理雅各《論語》兩英譯本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富蘇蘇;論辜鴻銘《論語》英譯本中譯者創(chuàng)造性叛逆的表現(xiàn)[D];河北大學;2011年

3 洪亮亮;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觀照下的理雅各、辜鴻銘《中庸》英譯本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4 錢艷;文化過濾視角下《中庸》兩英譯本比較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5 唐喜慶;從《論語》三個英譯本的不同特點分析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6 鄧功名;轉(zhuǎn)喻視角下理雅各和辜鴻銘《論語》英譯的對比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7 張青;美學視域下的兩部《中庸》英譯本的對比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曉春;目的論視角下的理雅各《孟子》英譯本研究[D];東華大學;2013年

9 宋向娜;2002年《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本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10 張曉蕾;基于語料庫的中國海商法英譯本連詞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論語》兩種英譯本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20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220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3c4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