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語境中的希尼詩歌藝術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post-colonial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feminism and internal colonization,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poetry works of Northern Ireland poet Seamus Hinney from 1960s to 1980s. To understand the color of the postcolonial theory embodied in his poems, and the unique poetic beauty presented by Hini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poetry correc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elements and creative strategies of his poems. It is expected to play an enlightening role i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relevant poetic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淮南師范學院外語系;
【分類號】:I562.0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戴從容;;詩意的注視——謝默斯·希尼詩歌中的陳示式敘述[J];當代外國文學;2010年04期
2 申慧輝;;“不要毀掉你的萬花筒”——在多倫多邂逅希尼散記[J];出版廣角;1997年01期
3 海倫·文德勒;馬永波;;內(nèi)在的流亡者——西默斯·希尼[J];詩探索;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明香;從“文化帝國主義”到“跨文化傳播”[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2 孫妮;評《三位女性的文本與帝國主義的批判》譯本——兼論西方文論的翻譯標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華智亞;;族譜、民俗生活與村民的記憶——對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韓亞文;跨文化交際中的誤征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徐在中;;從《魯賓遜漂流記》看西方殖民過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尹莉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伊格爾頓政治批評對當代中國文論的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7 于建紅;;從權力話語理論解讀翻譯過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8 羅少清;;吉卜林的殖民主義情結——解讀《基姆》[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9 杜興梅;;殖民地女性找尋自我的悲歌——《藻海無邊》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翁君怡;;狂歡化——愛欲與死亡的交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美芳;;關于福柯的權力論在中國翻譯研究中的應用之思考[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馬建高;;中國后殖民理論研究現(xiàn)狀及反思[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何小菲;;“雜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碼中的運用及受眾的解讀——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4 薛稷;;特里·伊格爾頓批判理論思想探析[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魯明軍;;誰之批判?何種現(xiàn)代性?——當代藝術批評的價值重思與實踐檢省(1990-)[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6 葛士恒;;后殖民語境下的文化資本爭奪戰(zhàn)——對“中國符號”熱的再探討[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7 張永剛;;由“意識形態(tài)”問題所展示的文學理論姿態(tài)[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8 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體”——改革開放30年流亡電影的中產(chǎn)階層意識[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9 李今;;晚清語境中的魯濱孫漢譯——《大陸報》本《魯濱孫飄流記》的革命化改寫[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10 楊嵐;;普世價值觀建構與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現(xiàn)代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第八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苗永敏;拒絕妥協(xié)[D];蘇州大學;2010年
5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獻忠;從精英文化到大眾傳播[D];南開大學;2010年
8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9 謝宏忠;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義務[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黃苗;權力話語視域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政吉;東方主義在《女勇士》中的解構:性別、種族和文化[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王君;論詹姆遜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5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讀[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褚斐青;論奧斯丁小說的日常生活主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任春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域下的文化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江華;艱難的聯(lián)結—E·M·福斯特小說潛含的現(xiàn)代性主題[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丁棟;后殖民語境下的J.M.庫切小說主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顏培;跨文化書寫[D];江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何寧;;論希尼的“沼澤”系列詩歌[J];當代外國文學;2006年02期
2 李成堅;;作家的責任與承擔——論謝默斯·希尼詩歌的人文意義[J];當代外國文學;2007年01期
3 杜心源;;進入世界的詞語——西默斯·希尼詩的語言形式與民族身份建構[J];當代外國文學;2007年02期
4 何寧;;希尼與葉芝[J];當代外國文學;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道新;后殖民主義與中國電影批評[J];福建藝術;2001年05期
2 陳義華,劉飛;后殖民語境下的中國文化身份建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黃新征;;后殖民語境下的中國翻譯史和翻譯策略[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王自玲;;后殖民語境中的翻譯與跨文化交流[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王建斌;張效禮;;后殖民語境下的中國當代影視主題芻論[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6 王小平;;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視界融合——后殖民語境下郭沫若文藝“民族形式”理論價值的重估[J];郭沫若學刊;2008年02期
7 鄧毅;;后殖民語境下的文化變遷:僑鄉(xiāng)城鎮(zhèn)的近代化歷程[J];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8 蔣曉紅;金曉霞;;從后殖民隱喻看翻譯的角色及策略[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劉洋;;后殖民語境下中國電影的典型敘事類型[J];戲劇文學;2009年05期
10 文九;;后殖民語境下的“新生代作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成堅;;文學倫理學批評視域下的當代北愛爾蘭文化融合與反思[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翟清永;;中國翻譯研究的借鑒與創(chuàng)造[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馬建高;;中國后殖民理論研究現(xiàn)狀及反思[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金璐;;不完全的解構:黃哲倫《蝴蝶君》中的文化誤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王寧;全球后殖民語境下的身份問題[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田文;愛爾蘭藝術家要求保留免稅地位[N];中國稅務報;2005年
3 北京大學 王岳川;狂歡與冷靜的共生[N];社會科學報;2002年
4 云慧霞(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西洋鏡:看與被看[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5 李玉瑤;講個故事給你聽[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6 記者 李瑞英;第五屆胡繩青年學術獎揭曉[N];光明日報;2009年
7 商報記者 渠競帆;英國每年有250個文學節(jié)[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思捷;身份書寫與跨文化心態(tài)透視[D];暨南大學;2003年
2 蔡青;后殖民語境下美國華裔女性文學中的疾病書寫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畢宙嬪;“詩性智者”[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恒;挖掘的召喚—謝默斯·希尼的愛爾蘭文化探尋與自我回歸[D];復旦大學;2011年
2 邱清;后殖民語境下的文化沖突與融合—謝爾曼·阿萊克西作品解讀[D];東北大學;2009年
3 余嘉;森林之舞:后殖民語境下的索因卡劇作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楊振崗;后殖民語境中的放逐與回望[D];蘭州大學;2012年
5 朱平;后殖民語境下的人的異化、自由與責任[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年
6 馬淑君;后殖民語境中的主體性問題[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杜國超;揭露帝國歷史的謊言[D];吉林大學;2007年
8 任芝芹;從翻譯的角度看后殖民語境下文化身份構建[D];新疆大學;2007年
9 楊曼;后殖民語境下對“忠實”翻譯標準的重鑄[D];同濟大學;2008年
10 蘇善勇;歸化異化再思考:后殖民語境下的翻譯理論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547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15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