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托爾斯泰的景象”——論小說對自由的召喚
[Abstract]:On December 22, 1849, Fyodor Mikhilovich Dostoevsky, 27, was escorted to the Semyonov campus for execution. Eight months ago, he was arrested for involvement in Petra Schafsky and convicted of "ideological conspiracy." During his eight months in prison at Fort Pavlov, he read the Bible, Shakespeare, two travels to the Holy Land and St. Dmitry Rostovsky. For three months he had never seen the sun, the green leaves above his head. One of his companions was imprisoned after 8 months of madness, he and the imprisoned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咸陽師范學院;
【分類號】:I106.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志忠;;現(xiàn)代人心目中的罪與罰——《大浴女》與《為了告別的聚會》之比較兼及陀思妥耶夫斯基命題(上)[J];長城;2004年02期
2 王長才;政治、性、笑:王小波與米蘭·昆德拉之比較[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1期
3 楚塵;;話語一種[J];大家;1997年05期
4 黃健;;米蘭·昆德拉與張賢亮小說中死亡意識之比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李鳳亮;政治與性愛:公眾視角與私人情境——米蘭·昆德拉小說題材的歷史內(nèi)涵與存在意味[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陳麗;存在,向死而生中自主實現(xiàn)人的可能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人生哲學意義闡釋[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7 張尚信;;昆德拉與王朔的文學戲謔[J];求索;2008年02期
8 仵從巨;存在:昆德拉的出發(fā)與歸宿[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9 李鳳亮;遺忘與記憶的變奏──米蘭·昆德拉小說的題旨隱喻[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張再紅;;荊棘叢生的背叛之旅——試論米蘭·昆德拉筆下的背叛者群像[J];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鳳亮;詩·思·史:沖突與融合——米蘭·昆德拉小說詩學引論[D];暨南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瑞華;韓少功與米蘭·昆德拉[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容;論米蘭·昆德拉的存在哲思[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劍;譯者的視域[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郭美心;米蘭·昆德拉小說中的“性與政治”[D];黑龍江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懷念大師[J];美文(下半月);2009年09期
2 周振美;俄國文學中的“雙子星座”[J];山東外語教學;1998年01期
3 倪蕊琴;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對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拓展[J];外國文學評論;1987年02期
4 周永福;俄國社會兩面不同的鏡子——托爾斯泰和陀思妥也夫斯基[J];外國文學研究;1984年01期
5 摩羅;;大師的眼睛[J];創(chuàng)作評譚;2009年03期
6 朱虹;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人民性思想[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年03期
7 顧圣皓;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比較觀[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8 謝尼夫柯,艾進;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學理想[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Z1期
9 陳q,
本文編號:2129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12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