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批評視野下的《白鯨》
[Abstract]: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anged not only the face of the world,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crazy pursuit of economic interests, mankind began to plunder, hatred and disregard for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s deteriorated sharply and led to a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In the seven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a literary criticism tide of combining literature and ecology, and based on text to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matured in the mid-1990s. Then because of its rich and profound content rapidly developed into an international multicultural movement. Review of literary and cultural classics is one of its important topic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xchange, ecological criticism spreads to China and forms the trend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American novelist Herman Melville's masterpiece Moby Dick in the 19th century not only exposed the tens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ut also a cautionary work of ecological tragic prophecy. In this paper, the ec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he novel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and the anti-ecological factors are revealed. By analyzing the natu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 awakening of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ideological root of ecological crisis: anthropocentrism. By re-examining the anti-ecological literary classics, it is helpful to further excavate the modern value of this work,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arouse the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human beings, in order to warn us that we should step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anthropocentrism and fear life. Respect nature and return to nature.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712.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迪;;生態(tài)批評視角中的《白鯨》[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荊晶;;敬畏生命——生態(tài)批評視域下的《白鯨》[J];文教資料;2007年07期
3 田寧;;《白鯨》中亞哈的悲劇之生態(tài)解讀[J];電影文學;2010年18期
4 謝奧;;欲望與自然之爭:《白鯨》的生態(tài)解讀[J];南都學壇;2010年05期
5 申紅;;生命的吶喊:《白鯨》的生態(tài)啟示[J];電影文學;2010年20期
6 胡鐵生;常虹;;對抗與和諧:生態(tài)意義上的矛盾與統(tǒng)一——論麥爾維爾《白鯨》中人與自然的關系[J];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04期
7 沈長艷;;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思——《白鯨》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8 陸海峽;姚延曉;;論《白鯨》中的生態(tài)思想[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9 張秀明;伊希梅爾肯定了什么?──《白鯨》中的辯證法[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10 穆靜;;從異化到毀滅——《白鯨》的生態(tài)解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志紅;;中國生態(tài)批評十五年:危機與轉機——比較文學視野[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2 高力;;自然之鏡:嬗變中的電視生態(tài)批評[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黃應全;;生態(tài)批評挑戰(zhàn)主流文化研究[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張建國;;生態(tài)批評中的倫理因素[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曾小月;;生態(tài)批評視野中的狄更斯小說研究[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成慧芳;;廣場文藝的生態(tài)批評[A];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建設——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穆寶清;;《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滿生態(tài)思想的作品[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文娟;;建立電視監(jiān)管與評測中的“電視生態(tài)批評”標準[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魯樞元;張雅玲;王惠;張守海;韓玉潔;徐燕;王慧;;現(xiàn)代都市:讓我們失去了什么——關于現(xiàn)代都市生活的生態(tài)批評[A];“都市文化學科建設論壇暨都市文化原理編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慧;;論生態(tài)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亨利·大衛(wèi)·梭羅知名度崛起的內外因[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西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 周莉清;《白鯨》中的生態(tài)文學元素探析[N];山西經濟日報;2011年
2 郝敏;《白鯨》——來自海洋的覺醒[N];文藝報;2003年
3 胡聲;麥爾維爾與《白鯨》[N];中國海洋報;2002年
4 文舒;錯譯與漏譯的誤導[N];光明日報;2001年
5 楊澤文;生態(tài)批評:顛覆“文學是人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6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廈門大學“生態(tài)文學”研究團隊負責人 王諾;生態(tài)批評的界定與任務[N];中國綠色時報;2009年
7 石平萍;美國生態(tài)批評的環(huán)境轉向[N];文藝報;2009年
8 施秋香;生態(tài)批評研究凸顯“中國特色”[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9 王諾 程相占 王曉華;生態(tài)批評的跨學科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王寧;生態(tài)批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N];中國文化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清琦;走向一種綠色經典:新時期文學的生態(tài)學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2 劉文良;生態(tài)批評的范疇與方法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3 蔡俊;超越生態(tài)印第安:論露易絲·厄德里克小說中的自然主題[D];南京大學;2011年
4 方麗;環(huán)境的想象[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胡志紅;西方生態(tài)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楊麗;安妮·普魯生態(tài)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劉蓓;生態(tài)批評的話語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朱新福;美國生態(tài)文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9 苗福光;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勞倫斯[D];山東大學;2006年
10 王諾;歐美生態(tài)批評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生態(tài)批評視野下的《白鯨》[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曉春;論《白鯨》中的生態(tài)倫理觀[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賀珍;從失衡到平衡:論《白鯨》的生態(tài)啟示[D];中南大學;2012年
4 謝超;論《白鯨》中的死亡現(xiàn)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趙杉杉;從對立到和諧[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6 韓玲;尊重自然:對赫爾曼·麥爾維爾的《白鯨》的生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萬虹;叔本華哲學視角下的《白鯨》解讀[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劉四芽;《白鯨》中海洋意象的多維度解讀[D];寧波大學;2010年
9 劉雪花;論《白鯨》中人與自然的關系[D];湘潭大學;2010年
10 柏欽琳;《白鯨》中美國的帝國主義傾向[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253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12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