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主體性——《秀拉》的女性主義倫理思想
本文選題:母親 + 主體性�。� 參考:《外國文學(xué)》2013年03期
【摘要】:本文從女性主義倫理學(xué)的角度分析《秀拉》在建構(gòu)母親的主體性上體現(xiàn)的女性主義倫理思想。父權(quán)倫理體系剝奪了母親的主體性,使母親客體化,并在他/她人的需求中消解自我的存在。莫里森在《秀拉》中與父權(quán)倫理相逆而行,重新書寫母親的身體、母親的空間及母親的自我,使母親的主體性在女性主義倫理框架下獲得生命力。同時,莫里森也通過秀拉對母親身份的拒絕及其盼望母親死亡的沖動,揭示了父權(quán)倫理下母親成為主體的困境。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eth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minist ethics thought embod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ther's subjectivity. The patriarchal ethical system deprives the mother of her subjectivity, objectifies the mother and dissolves the existence of self in his / her needs. Morrison goes against patriarchal ethics in Sula and rewrites mother's body, mother's space and mother's self, so that mother's subjectivity gains vitality under the frame of feminist ethics. At the same time, Morrison also reveals the dilemma of mother becoming the subject under patriarchal ethics through Sula's rejection of mother's identity and his impulse to expect mother's death.
【作者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英語學(xué)院;西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分類號】:I712.0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伍娟;;悲劇中的勝利——重釋《榆樹下的欲望》[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08年07期
2 杜鋮;;從拉康主體理論角度分析哈姆雷特復(fù)仇行動中的延宕問題[J];學(xué)理論;2009年27期
3 張云峰;;處在邊緣的女性——康拉德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沙洋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6年03期
4 張雯;;論《野草在歌唱》中女主人公自我認同的失敗[J];魅力中國;2010年13期
5 克·拉·阿巴斯,蔣蔚新;三個女人[J];外國文學(xué);1982年02期
6 蔣建;一部描寫三位女性的小說《母親和兩個女兒》[J];譯林;1982年02期
7 安格爾·卡拉利切夫 ,金堅范;母親的眼淚[J];外國文學(xué);1984年08期
8 安·貝蒂 ,張千;機靈孩子的故事[J];外國文學(xué);1990年02期
9 王永祝;寸草春暉情無限[J];作文成功之路(初中版);2004年Z2期
10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 ,周易;木馬冠軍[J];譯林;198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潔玉;;期待與失望——解讀艾麗絲·沃克的《日常用品》[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9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邢麗娜;;《溫柔的手》中外祖父川可的形象分析及其教育意義[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鮑迎迎;;論《灶神娘娘》中的母女關(guān)系與身份認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9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戶曉輝;;童話的生產(chǎn):對格林兄弟的一個知識社會學(xué)研究[A];民間敘事的多樣性——民間文化青年論壇[C];2004年
5 吳榮蘭;;從無聲到有聲——論《喜福會》中華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構(gòu)[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6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潘曉燕;;“愛”并“憎恨”著——薩爾曼·拉什迪的故土情結(jié)[A];福建省外文學(xué)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xué)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顏紅菲;;莎士比亞悲劇的倫理沖突與審美現(xiàn)代性[A];“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文學(xué)研究方法新探討”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周亮;張穎;;《安妮日記》中的普適意義[A];“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文學(xué)研究方法新探討”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王桂修;;生活與斗爭的藝術(shù)寫照——簡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A];對外貿(mào)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2年
10 方智敏;;一曲沒落貴族的哀歌——評舍伍德·安德森的《兄弟之死》[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賽非;成長,一次險象環(huán)生的發(fā)現(xiàn)之旅[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胡曉華;母親啊母親,,你殺死了我[N];文藝報;2005年
3 牛水蓮;母性嫌惡的悲哀[N];文藝報;2007年
4 時蘊;從奧斯汀說起[N];北京日報;2004年
5 謝菲;耶利內(nèi)克:生命不能承受的愛欲[N];經(jīng)濟觀察報;2004年
6 彭懿(幻想小說作家);讓我們把尾巴纏在一起[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7 余中先;為了一個公民的清白[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8 曾園;反抗恐怖幽閉癥的紀錄[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9 張瓊(復(fù)旦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美籍華裔女作家·另一種中國想像[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10 徐魯(作家、書評人);無論多么小的鉆石都會閃光[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穎;閱讀之旅:從主體性到修辭性[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王曉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6年
3 蔣花;壓抑的自我,異化的人生[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7年
4 鄒建軍;“和”的正向與反向[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8年
5 于秀娟;反東方主義面具后的東方主義[D];南開大學(xué);2009年
6 曾雪梅;論安吉拉·卡特的小說對現(xiàn)實和主體性的顛覆[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7 徐明真;村上龍青少年主人公作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2年
8 孫黎;孤獨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4年
9 張瓊;矛盾情結(jié)與藝術(shù)模糊性[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10 余嘉;中國批評視野中的俄蘇“紅色經(jīng)典”[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江娜;尋找自我[D];吉林大學(xué);2005年
2 鄭霄雁;主體性、對話性和未完成性[D];吉林大學(xué);2005年
3 高玫;顛覆后的新生[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4 郭海霞;打破沉默及建立女性主體:解決邁克辛·洪·金斯頓的《女勇士》和艾米·譚的《灶爺娘子》中矛盾之方法[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2002年
5 蔣欣欣;托妮·莫里森筆下黑人女性主體性與民族性的建構(gòu)[D];湘潭大學(xué);2003年
6 馬淑君;后殖民語境中的主體性問題[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7 荊晶;清教倫理視角下的《魯濱孫漂流記》[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7年
8 葉崇艷;德國浪漫主義反諷詩學(xué)初探[D];浙江大學(xué);2008年
9 劉軍;空間敘事、主體性和價值重塑[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8年
10 袁琳;論巴赫金對話理論中的主體性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18708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87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