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路上發(fā)回的報告”——梭羅的宗教觀及其《瓦爾登湖》
本文選題:梭羅 + 《瓦爾登湖》 ; 參考:《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摘要】:基督教文化奠定了《瓦爾登湖》的精神結(jié)構(gòu)與話語系統(tǒng)。梭羅采取了不同于教會所宣講的修行方式,那就是以看似世俗的方式不斷體驗、感受和接近神圣,這使他的神圣性體驗超越了教會,超越了同時代的宗教工作者。對死亡的關(guān)注和罪惡的反思,是梭羅的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其深廣而執(zhí)著的救贖意識更是將這種文化精神推向了極致。在梭羅看來,一個把握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人,在世俗社會中同樣可以"復活"并獲得"新生",世俗社會亦將變成天堂。梭羅的生命之旅也就是朝圣之旅,其散文巨著《瓦爾登湖》只是"朝圣路上發(fā)回的報告"。
[Abstract]:Christian culture laid down the spiritual structure and discourse system of Walden Lake. Thoreau took a different way of practice, which is to experience, feel and approach the sacredness in a seemingly secular way, which made his divine experience transcend the church and beyond the religious workers of his time. The concern for death and the reflection of sin are the full embodiment of Thoreau's Christian cultural spirit, and his deep and persistent sense of redemption has pushed this cultural spirit to the extreme. According to Thoreau, a man who grasps the spirit of Christian culture can also be "resurrected" and "reborn" in the secular society, and the secular society will also become heaven. Thoreau's journey of life is a pilgrimage, and his proses, Lake Walden, are just reports from the pilgrimage.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基金】: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JI35)
【分類號】:I712.07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靜;;從梭羅看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黨圣元;;新世紀文論轉(zhuǎn)型及其問題域[J];北方論叢;2009年03期
3 季濤頻;;綠色設計詩意內(nèi)涵研究[J];包裝工程;2012年14期
4 劉瑩;丁培嬌;楊宇彤;;說甚天堂,你侮辱大地!——讀梭羅《瓦爾登湖》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1期
5 陳文;;英語雙關(guān)的模糊修辭美[J];巢湖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王明娥;;從《瓦爾登湖》看當今生態(tài)危機的解決思路[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7期
7 方麗;;自然與城市的歌手——論惠特曼的人文自然觀[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8 陳星伊;;論《瓦爾登湖》翻譯中的陌生化與譯文的和諧性——以徐遲譯本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3期
9 郜書鍇;;“報紙消亡論”的再考察——生態(tài)批評的視野[J];東南傳播;2010年09期
10 武云;;梭羅自然觀對當代中國的啟示[J];大視野;2009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貴祿;高地上的文學神話[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霄;瓦爾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佳冀;中國文學動物敘事的生發(fā)和建構(gòu)[D];上海大學;2011年
4 顧梅瓏;審美主義及其在西方19世紀以來文學中的流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文良;生態(tài)批評的范疇與方法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6 王圣禮;論環(huán)境法律主體與客體[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方金;中國農(nóng)業(yè)倫理問題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8 孫悅;動物小說——人類的綠色凝思[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潔;論梭羅與中國的關(guān)系[D];復旦大學;2008年
10 馮溪屏;勞動范疇在馬克思哲學中的核心地位[D];黑龍江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國利;論道家的生態(tài)政治哲學意蘊[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偉;論美國自然資源保護運動(1890—1920)[D];西南大學;2011年
3 喬金果;身體與身體美育[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雋瑩子;論文學鏡意象中的“我”[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周密;論海子詩歌中的西方資源及其意義[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薛菲;幽棲,現(xiàn)代語境下女詩人的生存方式[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7 黨陽;生態(tài)批評視野中的童話[D];蘇州大學;2011年
8 洪娜;英譯漢語篇連貫重構(gòu)的功能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黃茜;試論《蘇醒的大地》三部曲的自然與文明之關(guān)系的主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韓海琴;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試析梭羅矛盾的自然觀[D];河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水紅;;試論《喧嘩與騷動》中的基督教影響[J];文史博覽;2006年24期
2 王淑霞;梭羅和隱逸的《瓦爾登湖》[J];世界博覽;2005年04期
3 張建國;梭羅《瓦爾登湖》的語言風格探析[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4 張群芳;《瓦爾登湖》的生態(tài)意蘊[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6期
5 張偉;;《瓦爾登湖》的生態(tài)整體主義解讀[J];科技咨詢導報;2006年08期
6 盧凌;崇尚自然:梭羅《瓦爾登湖》的審美價值[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翁德修,畢麗君;論《瓦爾登湖》的篇章結(jié)構(gòu)及象征意義[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周金萍;;梭羅《瓦爾登湖》中的佛教思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9 唐志欽;;從《瓦爾登湖》看梭羅的生態(tài)理念[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10 杜新宇;;論梭羅《瓦爾登湖》中的《四書》引文[J];作家;2009年2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陳凱;;綠色的視野——談梭羅的自然觀[A];福建師范大學第八屆科技節(jié)老師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郝雁南;董桂君;;《圣經(jīng)》基本詞匯漫說[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3 楊曉寧;;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傳統(tǒng)主義批評解析《瓦爾登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相龍烽;;“道成肉身”與神話思維——《圣經(jīng)》隱喻的始基[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陳堯;;論奧尼爾《詩人的氣質(zhì)》和《更莊嚴的大廈》中錯位的拜倫式想象[A];當代美國戲劇研究——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張子清;;美國莫納諾克新田園詩[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韋清琦;;用生命鑄造的生態(tài)經(jīng)典——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A];終結(jié)與起點——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C];2002年
8 段風麗;;論《克麗斯德蓓》的宗教主題及其來源[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徐穎果;;漢納·韋伯斯特·福斯特的書信體小說研究[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春培;靜湖之思[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2年
2 楊灝;一生中的一本書[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3 新疆 晨穎;瓦爾登湖的魅力[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1年
4 句承蜩;瓦爾登湖——林中生活散記[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吳錫平;大地上的閱讀者[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於可訓;難得寧靜[N];文藝報;2011年
7 止庵;懷特和他的塞耳彭[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王楊;聚焦“日記文學”[N];文藝報;2011年
9 申海 書評人;繁花滿眼,平淡滿心[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10 楊舜濤;《圣經(jīng)》對文學的影響[N];中國民族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霄;瓦爾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黃霞;《圣經(jīng)》“詩歌書”的文學特色及其文本解讀[D];復旦大學;2007年
3 李潔;論梭羅與中國的關(guān)系[D];復旦大學;2008年
4 方麗;環(huán)境的想象[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程虹;自然與心靈的交融[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周峰;“漁”行為與海明威[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萍;凝視自然的心靈書寫[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靜;歌德藝術(shù)觀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乾坤;喬治·斯坦納的“悲劇衰亡”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10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學流變視野中的《裘力斯·凱撒》群氓場景反思[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粹;詩意棲居之夢[D];海南大學;2011年
2 陳政武;《瓦爾登湖》和梭羅的生態(tài)倫理解讀[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3 吳迪;《瓦爾登湖》:人與自然和諧關(guān)系的再現(xiàn)[D];鄭州大學;2005年
4 金濤;梭羅自然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琴;現(xiàn)實主義者梭羅[D];安徽大學;2011年
6 徐玉紅;亨利·大衛(wèi)·梭羅《瓦爾登湖》中自然觀的儒家淵源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7 段愛蘭;《瓦爾登湖》中梭羅的生態(tài)朝圣[D];山東大學;2011年
8 方瀾;梭羅文學風格探析及其成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郭瑩;從梭羅對科學的雙重情感視角分析其生態(tài)思想[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馮翠娥;超越悖論—析梭羅的生活實驗[D];重慶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690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86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