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英華文學概觀
本文選題:英華文學 + 家園記憶。 參考:《當代外國文學》2013年01期
【摘要】:英華文學從發(fā)端至今已有近80年歷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皆有力作出現(xiàn)并獲得西方權(quán)威文學獎,但學界對英華文學卻鮮有關(guān)注。本文檢視當代英華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勾勒當代英華文學的整體概貌,以探索其創(chuàng)作共性和差異。論文揭示:"家園記憶"和"族裔離散"是當代英華文學的典型主題;英華作家通過敘述家園記憶抒發(fā)鄉(xiāng)愁和審視原鄉(xiāng),通過書寫族裔離散經(jīng)驗再現(xiàn)英國華人的創(chuàng)傷遭遇。故國家園的綿綿記憶,中華文化的種種意象,與漂泊離散的經(jīng)驗雜糅,構(gòu)成了一幅耐人尋味的文學圖景,重繪了英國文學及世界文學版圖。
[Abstract]:Yinghua literature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80 year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80s, 1990s and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Yinghua literature has been produced and won the western authoritative literary awards. However, scholars seldom pay attention to Yinghua literature.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reative themes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outlines the overall outline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and Chinese literatu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differences in its creation.The paper reveals that "Home memory" and "ethnic dispersion" are typical themes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Yinghua writers express homesickness and examine the original country by narrating home memory, and reappear the traumatic experiences of British Chinese by writing the experience of ethnic separation.The continuous memory of the homeland, the imag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scattered experience constitute a fascinating literary picture, redrawing the terri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廣東高校優(yōu)秀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培育項目“當代英國華人小說之中國文化意象研究”(項目編號:wym1102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10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卉;;小說《酸甜》中的“正名”思想[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3期
2 陶家俊;;毛翔青《酸甜》中華裔的儒“家”認同研究[J];當代外國文學;2012年01期
3 金克木;;韓素音和她的幾本書[J];讀書;1979年06期
4 馮亦代;;張戎的《鴻:中國的三個女兒》[J];讀書;1993年11期
5 趙毅衡;;后倉頡時代的中國文學[J];花城;2001年05期
6 趙毅衡;;中國僑居者的外語文學:“獲得語”中國文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10期
7 王光林;;走出二元對立的樊籠——論毛翔青的小說《酸甜》[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0年01期
8 黃彩虹;阮煒;;陰陽失衡 兩顧無依——《酸甜》的文化身份解讀[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0年01期
9 李靜;;雙重語境中的象征:論旅英作家劉宏的小說[J];中外文化與文論;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卉;;小說《酸甜》中的“正名”思想[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3期
2 肖淳端;;解讀《酸甜》的錯置書寫[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10期
3 殷國明;“狼性”與二十世紀現(xiàn)代中國文學(下)[J];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4 周航;;新世紀的文學和《花城》的“新世紀”[J];小說評論;2012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麗芳;擴大視野:從海外華文文學到海外華人文學[J];當代外國文學;2004年04期
2 高文惠;;當代流散寫作的文化身份特征[J];電影文學;2008年04期
3 張曉芒;畢富生;;孔子“正名”思想的語用學意義及社會功用[J];孔子研究;2008年02期
4 倪培民;;對話的語言與儒家的“正名”[J];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5 曹莉;歷史尚未終結(jié)——論當代英國歷史小說的走向[J];外國文學評論;2005年03期
6 曹峰;;孔子“正名”新考[J];文史哲;2009年02期
7 劉登翰,劉小新;關(guān)于華文文學幾個基礎(chǔ)性概念的學術(shù)清理[J];文學評論;2004年04期
8 高永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8期
9 白路;;中國審美文化之設(shè)計元素陰陽變奏[J];文藝爭鳴;2011年04期
10 王佳英;;跨文化交際中文化身份的心理認知[J];學術(shù)交流;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星;;新生代作家的“家園”情結(jié)[J];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756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75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