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shù)學公式的文學旅行——從《地下室手記》到《1984》
本文選題:數(shù)學公式 + 反烏托邦。 參考:《俄羅斯文藝》2013年03期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后期小說蘊含著反烏托邦思想的萌芽。這在他的中篇小說《地下室手記》中,表現(xiàn)為旗幟鮮明地否定時代以理性至上的傾向。84年后,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其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1984》中淋漓盡致地諷刺極權(quán)理性對常識規(guī)律的隨意歪曲和對人性的任意泯滅。有趣的是,這兩個文本均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學公式"二二得四"為象征標靶來推展演繹。本文以此入手,剖辨這一個數(shù)學公式在兩個文本中有同有異的演繹軌跡、喻指批判以及含蘊其中的文化互審,以此發(fā)掘陀氏的反理性烏托邦思想對后世反烏托邦文學的影響和啟示。
[Abstract]:Dostoevsky's middle and late novels contain the germination of dystopian thought.In his novella, Notes in the basement, this is manifested as a clear-cut denial of the tendency of the times to be rational. 84 years later,British writer George Orwell, in his famous dystopian novel < 1984, satirizes the arbitrary distortion of common sense by totalitarian reason and the arbitrary disappearance of human nature.Interestingly, both texts use the same mathematical formula "two two and four" as the symbolic target.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mathematical formula has the same and different deductive trajectories in the two texts, metaphorical criticism and cultural cross-examination.In this way, the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uoshi's anti-rational utopia on later dystopian literature are explored.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文學院;
【基金】:2013年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烏托邦與反烏托邦’主題視域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后期小說研究”(項目批準號:SK2013B203) A類重點學科項目“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性”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106.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現(xiàn)代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陳玉清;;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懲罰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3 王婷;;西方馬克思主義技術理性批判理論探析[J];北方論叢;2010年02期
4 趙志浩;;網(wǎng)絡文化對人們生活影響的哲學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羅松濤;;《論歷史概念》:歷史的辯證意象——兼論本雅明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黃學勝;;主體性哲學的困境與出路[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1期
7 王學博;;小說《香水》對啟蒙理性的反思[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8 糜海波;;論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三個前提[J];長白學刊;2009年05期
9 李智慧;;“貧窮色情”下的文化霸權(quán)[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10期
10 王利濤;;啟蒙與神話的糾纏——論哈貝馬斯對《啟蒙辯證法》的批判[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喬國強;;用異端向正統(tǒng)挑戰(zhàn)的阿多諾[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涵;法蘭克福學派的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馬新宇;辯證法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虛無主義的超越[D];吉林大學;2011年
5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杜波;五四文學期刊的現(xiàn)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黃學勝;青年馬克思對啟蒙的揚棄[D];復旦大學;2010年
8 姜海波;論馬克思對施蒂納歷史觀的批判[D];復旦大學;2011年
9 杜開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榮清;批判與建構(gòu):日常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學倫理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陳慶祥;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谷立平;論互聯(lián)網(wǎng)“人肉搜索”的社會責任缺失[D];湘潭大學;2010年
4 萬維瑋;大眾文化視野中的新革命歷史小說[D];南昌大學;2010年
5 鄒玉蘭;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理論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陳偉雄;技術進步視閾下我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月華;天津文化產(chǎn)業(yè)中的相聲演出市場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劉月瑋;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惡”與“自由”[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賀;馬克思與生態(tài)學思想的關系及其實踐意蘊[D];河南大學;2011年
10 周黨;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及策略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俊;程麗蓉;;反烏托邦與解烏托邦——《白銀時代》與《1984》的比較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2 陶文昭;信息時代烏托邦的復興及其價值[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張廣勛;湯衛(wèi)根;;失敗的追尋:喬治·奧威爾的《1984年》解讀[J];云夢學刊;2006年03期
4 郭振新;;烏托邦與反烏托邦——解讀《復活》[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8期
5 星河;;烏托邦與反烏托邦[J];科技潮;2008年10期
6 蔣馨;;《動物莊園》的反烏托邦色彩[J];海外英語;2011年05期
7 劉英;李莉;;批判與展望:英美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的歷史使命[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劉緒才;;《狗祭》的“反烏托邦”主題及形成[J];草原;2010年03期
9 張靜;;再造烏托邦[J];當代藝術與投資;2011年07期
10 劉縣書;;歧視的反烏托邦[J];雜文選刊(上半月版);2007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娟;;利用維思組版系統(tǒng)巧排數(shù)學公式[A];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編輯學論文集[C];1999年
2 蔡川;蘇偉;李冠宇;趙燕娟;李廉;;MathML編輯及顯示技術研究[A];2006年全國理論計算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周秀雅;許卉艷;;喬治·奧威爾《動物農(nóng)莊》在中國的研究簡述[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4 尤勇;;創(chuàng)作角色的過程[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3年
5 方芳;;淺談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問題[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6 王正富;陳公亮;;科技期刊中數(shù)學公式的編排雛議[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C];1993年
7 盧達;浦煒;謝銘培;;一種實時手寫數(shù)學公式識別系統(tǒng)[A];2005全國自動化新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三)[C];2005年
8 袁素俊;;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意識之我見[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9 肖敏;黃磊;劉迎建;;數(shù)學公式識別系統(tǒng)[A];第八屆全國漢字識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10 金海鷹;郭?;張洪洋;;可調(diào)節(jié)型人工晶狀體眼調(diào)節(jié)幅度的計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清;數(shù)學公式輸入不求人[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年
2 四川省資中縣球溪高級中學 蔣禮衛(wèi);類比教學在數(shù)學公式中的應用[N];學知報;2011年
3 江山;漢王發(fā)布手寫公式[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4 魏文忠,劉必祥,,陳光平;探尋精細化管理的"數(shù)學公式"[N];中國稅務報;2005年
5 楊振中;漢王發(fā)布手寫公式[N];電子資訊時報;2006年
6 山東 呂立霞;一步一步學數(shù)學公式的輸入[N];電腦報;2005年
7 朱建中;在《幾何畫板》中使用數(shù)學公式或符號[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8 劉同軍;在《幾何畫板》中編輯數(shù)學公式[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9 楊建鄴;數(shù)學公式還會嚇跑人嗎?[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10 張亞君;如何實現(xiàn)公式顏色的更改[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慧萍;當代文學中的反烏托邦寓言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馮小慶;普拉東諾夫反烏托邦三部曲的思想與詩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3 蘇偉;基于Web的數(shù)學公式輸入及可訪問性關鍵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顧韶陽;理想與現(xiàn)實—烏托邦與反烏托邦作品中人性的揭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祁程;西方馬克思主義烏托邦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沈曉紅;伊恩·麥克尤恩主要小說中的倫理困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楊巨峰;聯(lián)機手寫化學公式處理關鍵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8 張志偉;數(shù)學表達式數(shù)字化處理中關鍵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9 李小青;永恒的追求與探索:英國烏托邦文學的嬗變[D];四川大學;2006年
10 范志廣;超高頻射頻識別(RFID)中的若干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旭明;在線手寫數(shù)學公式識別的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麗紅;印刷體數(shù)學公式特殊結(jié)構(gòu)的分析與重構(gòu)[D];河北大學;2009年
3 王紅麗;《千萬別丟下我》中的反烏托邦思想[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欣;《地下室手記》的哲學意義及詩學特征[D];黑龍江大學;2013年
5 張利新;烏托邦精神的蛻變[D];山東大學;2009年
6 喻志強;印刷體數(shù)學公式識別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張廣勛;文本的聚焦與意義的輻射[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馬鵬飛;論《1984》對英國烏托邦小說傳統(tǒng)的顛覆和超越[D];蘭州大學;2008年
9 郭志峰;中文掃描印刷體文檔中數(shù)學公式的特征提取及定位[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崔鍵;印刷體數(shù)學公式中矩陣結(jié)構(gòu)分析方法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439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74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