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前三十年中國狄更斯學術史研究
本文關鍵詞:共和國前三十年中國狄更斯學術史研究 出處:《湖南社會科學》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共和國前三十年指1949到1979這一歷史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狄更斯研究的總體水平尚不是很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它完成了一種時代性的大轉(zhuǎn)向。其次,它為今后的狄更斯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三,在具體的研究方面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成果。這一時期我國的狄更斯研究具有始創(chuàng)性、介紹性、側(cè)重具體作品的分析和鮮明的政治色彩等特點,可以分為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三個階段。
[Abstract]:The first 30 years of the Republic refers to the historical period from 1949 to 1979, during which the overall level of Dickens study in China is not very high, but it has also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First of all. It completed a great turn of the times. Secondly, it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ickens study. Third. In the specific research, it has also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and achievement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ickens study in Chin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ality, introduction,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works and distinctive political color.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50s th and 70s.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英美中狄更斯學術史研究”(項目編號:10YJA752040)
【分類號】:I561.074
【正文快照】: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由于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的變換,中國的狄更斯研究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從1949年到1979年,可為共和國狄更斯研究的第一時期。這一時期文學研究的基本特點是:重視文學作品的思想與內(nèi)容,強調(diào)作家與作品的階級性和人民性,運用社會—歷史的批評方法,現(xiàn)實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泰納作 ,陳加洛;論狄更斯小說中的人物[J];福建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03期
2 童真;;狄更斯作品在中國大陸的傳播和接受——以翻譯出版為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6期
3 王忠祥;論狄更斯的《雙城記》[J];外國文學研究;1978年01期
4 殷企平;楊世真;;新中國60年狄更斯研究之考察與分析[J];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04期
5 楊耀民;;狄更斯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思想特征[J];文學評論;1962年06期
6 韓南;姚達兌;;漢語基督教文獻:寫作的過程[J];中國文學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亞楠;;論狄更斯小說《小杜麗》中的社會底層人物形象[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年14期
2 何文林;;談談狄更斯的《雙城記》[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2期
3 周頤;;兼容了歷史與喻指價值的人物——《狄更斯“扁平人物”論》之一[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4 錢海敏;;道德的中堅者——從道德角度看狄更斯小說的人物特點[J];學理論;2009年15期
5 夏靜;;解析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中的敘事視角[J];芒種;2012年16期
6 劉瑋;;《霧都孤兒》主人公主體的意識形態(tài)性[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7 王瑞tR;;淺談城市“倫敦”在《雙城記》中的意義和作用[J];海外英語;2013年17期
8 王丹;;The Combination of Realism and Romanticism——On A Tale of Two Cities[J];科技信息;2013年25期
9 王瑞tR;;探求《雙城記》中“倫敦”意象的矛盾性[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11期
10 魏洪丘;狄更斯和老舍[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盧玉玲;文學翻譯與世界文學地圖的重塑[D];復旦大學;2007年
2 蔡熙;當代英美狄更斯學術史研究(1940-2010年)[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白;英美狄更斯學術史研究(1836-1939年)[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靜;壓制、懲罰、異化:狄更斯主要作品中的空間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5 尹延安;傳教士中文報刊譯述語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一春;狄更斯與英國流浪漢小說傳統(tǒng)[D];湘潭大學;2010年
2 鄧鋁;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狄更斯婚戀觀[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鄭良;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的選擇與變異[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郭春林;狄更斯與批判現(xiàn)實主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莉;論狄更斯語言的偏離[D];山東大學;2007年
6 魏強華;狄更斯在20世紀中國的傳播與接受[D];蘭州大學;2007年
7 何輝英;論《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語言特色[D];湘潭大學;2009年
8 潘錚;狄更斯小說觀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9 劉渭鋒;解析《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孫霞;普遍追求的夢想,必然幻滅的結(jié)局[D];信陽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吳桂輝;;狄更斯小說的后殖民解讀[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陳穎;李瀟穎;;從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解讀狄更斯作品中回歸自然的主題[J];名作欣賞;2010年21期
3 王欣;;新歷史主義初探及查爾斯·狄更斯之《遠大前程》解讀[J];文教資料;2009年03期
4 叢郁;文學與霸權(quán)主義──薩伊德的文學的文化政治觀照[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碩;基于語料庫的狄更斯四部小說漢譯本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尼古拉·西佐夫,韓世滋 ,谷興亞;濱湖市的一場沖突[J];俄羅斯文藝;1983年04期
2 張英倫;雨果傳(連載之十)[J];名作欣賞;1987年01期
3 阮溫凌;橫行人性孤島的美國皇帝——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中心人物形像藝術探賞[J];名作欣賞;1992年05期
4 周宇博;;從《西行漫記》看斯諾的記者素質(zhì)[J];黑河學刊;2007年05期
5 多麗絲·奈斯比特;;梅琳:我的中國(二)[J];中學生天地(A版);2011年02期
6 秦立彥;;埃德加·斯諾的紅色中國夢[J];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04期
7 易間伴;邁達斯的耳朵[J];外國文學研究;1980年01期
8 ;關于舉辦“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九十周年舊體詩詞征文有獎活動”的啟事[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1年02期
9 沈春;;新西蘭共產(chǎn)黨[J];綏化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10 羅曼·羅蘭 ,陳占元;老峨斐[J];國外文學;198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葉學才;;淺議東方文藝復興[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2 張婷;;《喪鐘為誰而鳴》中的羅伯特·喬丹[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戴錚;“9·11”六周年《紐約地下共和國》直擊真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本版編輯;長征與國際紀實文學[N];中國藝術報;2006年
3 袁筱一;與馬薩琳娜:差點失之交臂[N];文匯報;2008年
4 卿小明;戰(zhàn)爭·獨立·自由[N];文藝報;2007年
5 王胡;害羞女新秀獲科斯塔大獎[N];中華讀書報;2007年
6 冬芳;英女作家斯黛芙·潘尼獲科斯塔大獎[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7 ;“物質(zhì)利益”: 現(xiàn)代主義英語文學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批判[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梅蓮;從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看女性的自我選擇之路[D];暨南大學;2003年
2 劉輝;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侍女的故事》中的女性主義[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范璀瑩;彌爾頓的自由觀論析[D];吉林大學;2008年
4 杭海;論《諾斯托羅莫》中的哈姆雷特/堂吉訶德二分現(xiàn)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3921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39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