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敘事藝術
發(fā)布時間:2017-10-16 22:04
本文關鍵詞:《金字塔》的敘事藝術
【摘要】:戈爾。╓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以“寓言”享譽西方世界,他的小說富含寓意,廣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學、神話、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意義。其創(chuàng)作于1967年的《金字塔》,與他眾多的寓言風格作品不同,,講述了發(fā)生在一個英國小鎮(zhèn)的故事,全書以主人公奧利弗的第一人稱視角展示了斯蒂伯恩城的世態(tài)人情。 戈爾丁作為二戰(zhàn)之后的英國作家,處于現(xiàn)代小說藝術革新的文化氛圍里,其創(chuàng)作有意識地融入了現(xiàn)代小說的技巧特征,他的小說體現(xiàn)出了作家對敘事角度、敘事方法等匠心獨運的處理。鑒于此,本選題立足于探究《金字塔》的敘事藝術,通過對時空結構和視角模式的研究,得出《金字塔》敘事方面的獨特之處,并進一步探究隱含作者的價值態(tài)度和半自傳敘事留給讀者的不同體會。 全文一共分為五個部分: 緒論——學術調查部分,討論了戈爾丁的創(chuàng)作和獲獎、《金字塔》的國內外接受情況和本選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金字塔》的時空結構。主要分析小說的時間和空間結構,指出變異的時間結構是作者服務于主題的有意安排,封閉的物理空間是英國社會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縮影。 第二章——《金字塔》的視角模式。針對本文的第一人稱回顧型敘述,分析小說的第一人稱視角,其中經(jīng)驗視角的運用拓展了“我”的心理空間,同時與回憶視角的聚焦變換,左右著讀者的情感態(tài)度。 第三章——《金字塔》的隱蔽敘事。著重闡述小說產(chǎn)生的敘事效果,戈爾丁通過構建同情和反諷讓讀者發(fā)生移情作用而沒有深陷其中,在原諒主人公奧利弗的同時又發(fā)現(xiàn)其不可原諒之處,矛盾的情感折磨著讀者一遍又一遍地深思。 結語——總結全文,《金字塔》的創(chuàng)作深受戰(zhàn)后小說藝術變革和20世紀時代主題等文學大環(huán)境的影響。
【關鍵詞】:《金字塔》 時空結構 視角模式 隱蔽敘事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61.07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8
- 緒論8-14
- 一、 諾貝爾獎獲得者8
- 二、 《金字塔》的創(chuàng)作與接受8-11
- 三、 本選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11-14
- 第一章 《金字塔》的時空結構14-26
- 一、 惹來爭議的時序變形15-18
- 二、 省略與重復敘事18-21
- 三、 封閉的小城空間21-26
- 第二章 《金字塔》的視角模式26-38
- 一、 人物視角與戈爾丁的小說創(chuàng)作27-29
- 二、 從“我”看到“我”心29-33
- 三、 視角轉換與多重聲音33-38
- 第三章 《金字塔》的隱蔽敘事38-46
- 一、 心理機制的共通性——同情38-42
- 二、 反諷的消解意義42-46
- 結語46-48
- 參考文獻48-51
- 致謝51-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武平;根子深扎在時代的焦慮里——威廉·戈爾丁與他的寓言世界[J];百科知識;2001年02期
2 陳光明;李洋;;國內威廉·戈爾丁研究30年回眸[J];當代外國文學;2013年03期
3 艾曉玲;《遠大前程》的敘事特征[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4 楊澤;;《金字塔》的后現(xiàn)代主義探索[J];世界文化;2007年07期
本文編號:10451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4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