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一部浪漫史》中的轉(zhuǎn)喻與隱喻話語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3 03:14
本文關(guān)鍵詞:《占有:一部浪漫史》中的轉(zhuǎn)喻與隱喻話語模式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占有:一部羅曼史》 轉(zhuǎn)喻話語 隱喻話語 浪漫主義 現(xiàn)實主義
【摘要】:《占有:一部羅曼史》這部巨著使英國女作家A. S.拜厄特享譽全球。在這部小說中,作家巧妙地將各種歷史文本和神話傳說穿插其中,交錯呈現(xiàn)混沌之初的遠古時代、繁榮興盛的維多利亞時代和衰落的后現(xiàn)代社會,使這部作品表現(xiàn)出獨特的寫作文風。很多評論家把它看作是一面反映后現(xiàn)代社會狀態(tài)的鏡子,這也為評論家使用多種文學批評方法來探討這部小說的深層含義提供了依據(jù)。 小說將浪漫主義愛情故事、書信和懸念叢生的哥特故事等穿插于情節(jié)發(fā)展之中,歷史與現(xiàn)實并行不悖。這也為后來的評論家和讀者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得他們能夠從語言、人物以及情節(jié)上等對其進行評論和賞析。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說的女性主義、神話傳說、歷史主義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的寫作方式。 本文主要運用雅各布森和戴維洛奇提出的相關(guān)理論,對《占有》中所蘊含的轉(zhuǎn)喻與隱喻話語模式及其對文本主題意義的作用進行闡釋。引言部分主要介紹了作家、作品以及轉(zhuǎn)喻與隱喻話語理論。第一到第四章探討了小說如何以具有現(xiàn)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特質(zhì)的不同時期的故事體現(xiàn)兩種話語模式的形態(tài),分析了轉(zhuǎn)喻與隱喻話語兩種話語的交織延展對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主題意義揭示產(chǎn)生影響。小說中,遠古時代梅盧西娜的神話故事和維多利亞時代艾什和拉莫特的浪漫愛情故事,與后現(xiàn)代社會中羅蘭和莫德由學術(shù)研究而引發(fā)的愛情故事以及一些學者追名逐利的學術(shù)經(jīng)歷并置一處,由此展開了小說從隱喻話語(純粹的浪漫傳奇),到轉(zhuǎn)喻話語對隱喻話語的凸顯(現(xiàn)實主義背景中的浪漫故事),再到轉(zhuǎn)喻話語與隱喻話語的交錯(后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實與浪漫愛情并軌),及至純粹轉(zhuǎn)喻話語(后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實)的動態(tài)延展。在結(jié)論部分,,論文指出了這兩種話語模式所對應的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對豐富小說的藝術(shù)價值和思想意義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占有:一部羅曼史》 轉(zhuǎn)喻話語 隱喻話語 浪漫主義 現(xiàn)實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魯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61.074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0
- Introduction10-21
- 0.1 About A. S. Byatt and Possession: A Romance10-13
- 0.2 Introduction of Metonymic and Metaphoric Modes of Discourse by Roman Jakobson and David Lodge13-17
- 0.3 Literature Review17-20
- 0.4 Thesis Statement20-21
- Chapter One Metaphoric Discourse of the Myth of Melusina21-32
- 1.1 Myth of Melusina as a Genre of Romance21-26
- 1.2 Foreshadowing of Metonymic Mode of Discourse26-32
- Chapter Two More Metaphoric than Metonymic Discourse of Ash and LaMotte’s Story32-41
- 2.1 A Romantic Story of a Secretive Journey32-35
- 2.2 A Realistic Background in Victorian Age35-38
- 2.3 Foregrounding of Romanticism against Realism38-41
- Chapter Three More Metonymic than Metaphoric Discourse of Roland and Maud’s Story41-52
- 3.1 A Realistic Academic Adventure41-44
- 3.2 An Embedded Romantic Story44-47
- 3.3 Academic Pursuit vs. True Love47-52
- Chapter Four Metonymic Discourse of Modern Intellectuals' Experiences52-59
- 4.1 Academics in Pursuit of Fame52-56
- 4.2 Scholars in Moral Degeneration56-59
- Conclusion59-62
- References62-67
- Publications6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丹青;;拜厄特作品的國內(nèi)研究概況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2 程倩;女性生命本真的歷史敘述——拜厄特小說《占有》之女性主義解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楊曉晨;;愛的旅程——透過《占有》看拜厄特的創(chuàng)作思想[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2期
4 宋艷芳;占有之惑,《占有》之迷[J];當代外國文學;2004年04期
5 程倩;;歷史的回聲——拜厄特《占有》之多重對話關(guān)系[J];當代外國文學;2006年01期
6 錢冰;《占有》的悖論:高度的傳統(tǒng)和醒目的后現(xiàn)代[J];外國文學;2005年05期
7 劉愛琴;王麗麗;;《占有》之敘事策略[J];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8 吳泓緲;;“相似”和“相近”——雅各布森的隱喻與借喻[J];長江學術(shù);2008年02期
9 李瑩;;淺析A.S.拜厄特《占有》中的女性主義[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蔣顯文;A·S·拜厄特的女權(quán)思想[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本文編號:1022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2250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