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視角下李白詩詞的英文譯本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互文性視角下李白詩詞的英文譯本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互文性 翻譯研究 李白詩歌 許淵沖 龐德
【摘要】: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衍生于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中,文學(xué)和語言學(xué)研究領(lǐng)域的一種文本理論。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法國后結(jié)構(gòu)主義批評家茱莉亞·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首次提出互文性以來,許多理論家對互文性理論的發(fā)展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死锼沟偻迣ノ男缘亩x為:“任何文本的構(gòu)成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對另一個文本的吸收和轉(zhuǎn)換”(Kristeva,1980:66);ノ男岳碚撝饕接懙氖俏谋窘(gòu)和文本解讀的過程當(dāng)中,當(dāng)前文本和其他文本的關(guān)系。翻譯活動作為在理解原文本意義的基礎(chǔ)上,并在原文本制約下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活動,這一特點符合互文性理論的研究范疇。在翻譯研究領(lǐng)域,國內(nèi)外翻譯理論家均將互文性引入到翻譯研究中來。雖然互文性理論是一個動態(tài)、開放、多元的理論,但在翻譯實踐方面還具有不足之處。中國古典詩歌中,大量元素充斥著互文性特點。在本篇論文中,將以中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歌的英譯本作為研究分析案例,文中詩歌英譯版本分別選自中國翻譯大師許淵沖及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本文主要從宏觀及微觀兩個層面分別探討李白詩歌互文性對翻譯過程中文化內(nèi)涵、典故、意象傳遞的影響。從而探尋譯者怎樣在互文場中搜尋適用的互文本來完成從原語到目的語之間的高效信息傳遞。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紹研究背景、目的及國內(nèi)外李白詩歌翻譯情況。第二章介紹研究理論框架,互文性的定義、分類以及互文性與翻譯。第三章探討互文性與李白詩歌中兩大主要元素:典故及意象。第四章從互文性角度出發(fā)對許淵沖和龐德的譯本進行對比分析,總結(jié)翻譯策略。第五章為本文結(jié)論部分,通過之前章節(jié)對譯本的具體分析比較進一步論證譯者對互文性的處理以及選取合適的翻譯策略,才能達到傳遞李白詩歌典故含義及意象的效果。
【關(guān)鍵詞】:互文性 翻譯研究 李白詩歌 許淵沖 龐德
【學(xué)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bstract7-9
- 摘要9-10
- Acknowledgements10-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7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1.2 Translation of Li Bai’s poetry12-14
- 1.2.1 Domestic translation12-13
- 1.2.2 Foreign translation13-14
- 1.3 Purpose of the Research14-16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16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6-17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Research17-23
- 2.1 Intertextuality17-21
- 2.1.1 Definition of intertextuality17-19
- 2.1.2 Categories of intertextuality19-21
- 2.2 Hatim and Mason’s Interpretation of Intertextuality21
- 2.3 Intertextuality in Translation21-23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Intertextuality in Li Bai’s Poetry23-34
- 3.1 Allusion in Li Bai’s Poetry23-27
- 3.1.1 Definition of allusion23-24
- 3.1.2 Elements of allusion24-25
- 3.1.3 Allusion in Li Bai’s poetry25-27
- 3.2 Image in Li Bai’s Poetry27-33
- 3.2.1 Definition of image27
- 3.2.2 Categories of image in Li Bai’s poetry27-33
- 3.3 Summary33-34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of Li Bai’s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34-52
- 4.1 Xu Yuanchong’s Idea of Translation34-36
- 4.1.1 Three Resemblance Principle35-36
- 4.1.2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36
- 4.2 Ezra Pound’s Idea of Translation36-38
- 4.2.1 Poetic in Translation37-38
- 4.2.2 Translation as Creation38
- 4.3 Analysis of Two Translations of Li Bai’s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38-52
- 4.3.1 Micro-intertextuality39-47
- 4.3.2 Macro-intertextuality47-5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2-56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2-53
- 5.2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ng Poetry53-54
- 5.3 Inadequacies in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54-56
- Bibliography56-58
- Appendix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永國;互文性[J];外國文學(xué);2003年01期
2 楊中舉;泛互文性: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的美學(xué)特征[J];當(dāng)代文壇;2004年02期
3 尹衍桐;從互文性看翻譯與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J];廣西社會科學(xué);2005年10期
4 郝永華;"互文性"理論涵蓋的文學(xué)基礎(chǔ)理論問題[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5年02期
5 李建紅;;從互文性的角度看文章標(biāo)題的翻譯[J];外國語言文學(xué);2006年02期
6 閔云童;;互文性寫作:新的文本表意策略[J];當(dāng)代文壇;2007年01期
7 賈玉潔;;淺談互文性對文學(xué)翻譯的影響及對應(yīng)的翻譯技巧[J];濮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01期
8 劉宏升;;互文性與跨文化交際[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7年12期
9 李晶;;互文性理論對翻譯教學(xué)的啟發(fā)[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7年04期
10 王琨;;從互文性角度看廣告的翻譯[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伍瑜;;“互文性”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9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于海巖;;解析英漢翻譯中源語、目的語的意義聯(lián)想——從互文性角度看翻譯的應(yīng)對策略[A];福建省外文學(xué)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xué)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胡兆云;;互文性理論與文學(xué)翻譯的互文還原原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萬麗媛;;從引用看語篇的互文性[A];江西省語言學(xué)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胡偉麗;;外顯互文性與詩歌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璐;;互文性理論在商務(wù)英語翻譯中的應(yīng)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李梅紅;;在互文性的指導(dǎo)下進行廣告套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05年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魏曉慧;;互文性翻譯理論觀照下的中國電影名稱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xué)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 ?塑病↑S蓓 譯;多聲部的人[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魏煒;庫塔克《游戲》文本的互文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劉金明;互文性的語篇語言學(xu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6年
3 吳迪龍;互文性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歌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4 向紅;互文翻譯的語境重構(gòu)[D];上海交通大學(xué);2011年
5 焦亞東;錢鐘書文學(xué)批評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6年
6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計算的典籍翻譯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0年
7 曾文雄;翻譯的文化參與[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粟;互文性與翻譯[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8年
2 張敏;從互文性視角研究文學(xué)翻譯[D];浙江財經(jīng)學(xué)院;2010年
3 李玲玲;互文性理論與文學(xué)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6年
4 林化平;翻譯研究中的語篇互文性[D];山東大學(xué);2006年
5 葛桐;互文性與文學(xué)理論建構(gòu)[D];山東大學(xué);2007年
6 安芳;互文性與翻譯[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7 王娟;漢語體育新聞評論中互文性的類別和功能[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8年
8 王蘭蘭;流行語翻譯互文性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12年
9 劉小藝;論《荒野的呼喚》兩個譯本的互文性[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1年
10 李海磊;當(dāng)代油畫的“互文性”研究[D];西南大學(xué);2015年
,本文編號:903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90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