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美學視域中的少數民族藝術審美維度研究
本文關鍵詞:環(huán)境美學視域中的少數民族藝術審美維度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環(huán)境美學 少數民族藝術 審美維度
【摘要】:環(huán)境美學是關涉到生態(tài)、文化、身體、空間的美學,它反映了人們對于平衡的、完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追求,以及對于美好的環(huán)境景觀的身體力行的審美體驗。對應于環(huán)境美學的研究范圍,少數民族藝術審美維度包括生態(tài)維度、文化維度、身體維度以及空間維度。少數民族藝術本身即是生態(tài)藝術并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少數民族藝術審美離不開身體的參與與體驗,其審美空間就是一種詩意的棲居,這種棲居其實就是家園感的回歸。
【作者單位】: 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
【關鍵詞】: 環(huán)境美學 少數民族藝術 審美維度
【基金】:中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員專項基金項目“環(huán)境美學城中武漢市大東湖生志一水網構建的旅游價值研究”(項目編號:CSQ10022) 國家社科基金“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5BM205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0
【正文快照】: 一、問題提出環(huán)境美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環(huán)境美學的興起一方面是由于工業(yè)社會的人類對環(huán)境的肆意占有。隨著各國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環(huán)境惡化引發(fā)了生態(tài)危機,也引發(fā)了人類對自身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視和反思。因此,與環(huán)境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蕾;;近二十年來關于民族藝術的研究綜述[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2期
2 胡牧;;詩意生存的感受與少數民族藝術[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3 許一耀;;少數民族藝術調查工作結束[J];音樂研究;1959年04期
4 本刊編輯部;;編后小記[J];民族藝術;1985年00期
5 ;少數民族藝術教育[J];藝術教育;1994年06期
6 趙俠;;新時期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J];藝海;2013年12期
7 毛艷;;岑家梧與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少數民族藝術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06年05期
8 毛艷;;民族藝術:相關學科的共同視域——對20世紀上半葉中國少數民族藝術研究的反思[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楊敏;梁佳;;試論少數民族藝術哲學研究中的兩個極端[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余光榮;;口承資料在云南少數民族藝術活動中的意義——以基諾族《貝殼歌》為例[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東;看,這片廣袤的田野[N];中國民族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錢麗花 李翠;甲子花開 在少數民族藝術道路上高歌前行[N];中國民族報;2012年
3 國昌;走向世界的民族藝術之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方文;少數民族藝術彰顯“魅力樂山”[N];樂山日報;2006年
5 鄔煥慶 翟偉;世界有你更精彩[N];西藏日報;2001年
6 馬芳;首屆全國少數民族藝術節(jié)將于明年舉辦[N];中國民族報;2009年
7 姚文放邋陳軍;追尋當代藝術美學的綠色之魂[N];文藝報;2008年
8 記者 陳帆;借民藝節(jié)舞臺展攀枝花魅力[N];攀枝花日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劉瓊;民族藝術發(fā)展勢頭正好[N];人民日報;2006年
10 記者 張曉華;孔雀屏開龍城醉 各族選手展歌喉[N];中國民族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林a\R,
本文編號:753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5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