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藝評論論文 >

《詩經(jīng)》植物隱喻及許淵沖譯法之認知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16:06

  本文關鍵詞:《詩經(jīng)》植物隱喻及許淵沖譯法之認知探索


  更多相關文章: 植物隱喻 認知 隱喻翻譯 《詩經(jīng)》 許淵沖


【摘要】:隱喻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除修辭功能以外,還是我們基于自身體驗來感知、理解世界的方式(Lakoff Johnson 2003:5)。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與人類息息相關;植物隱喻是我們在生理和文化體驗基礎上,利用植物感知、理解世界的認知工具。植物隱喻是從植物域到其他概念域的系統(tǒng)的、部分的映射,部分元素突顯,部分隱藏,可以概括為公式“X是植物”。英語和漢語中有兩大基本隱喻,即“人是植物”和“物是植物”,隨之引申出許多概念隱喻和眾多的隱喻表達,組成了復雜的植物隱喻系統(tǒng)。人類類似的生理體驗和各具特色的文化體驗致使中英植物隱喻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而不同的氣候和地理特點、生活方式、傳統(tǒng)風俗和社會環(huán)境、哲學信仰、思維方式和語言特點使得中英不同之處更多見。中國文學濫觴、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內含豐富的植物隱喻,極大提升了《詩經(jīng)》的思想性和藝術特色,體現(xiàn)了先民“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物我互通,生命一體”的認知內涵。《詩經(jīng)》植物隱喻的認知分析揭示了祖先們的生活實踐、風俗、審美觀和宗教生活的點點滴滴。從植物域到人的面貌、性格、情感、生命周期及諸如空間、時間、關系和祝福等抽象概念的各種映射展現(xiàn)了中國先民們獨具特色的認知世界和思維模式。隱喻的可譯性在于語言的體驗性,但是翻譯植物隱喻仍極具挑戰(zhàn)。隱喻翻譯是認知過程,是復雜的跨文化活動,不僅要求兩種語言表層結構對等,還要求兩種文化人群深層次的思維方式和概念系統(tǒng)對等轉換。本文結合以上分析,深入研究了許淵沖《詩經(jīng)》譯本的植物隱喻翻譯,總結了六大翻譯策略并分析其利弊,即a)保留植物意象;b)將植物隱喻譯為隱喻加解釋;c)修正植物意象;d)將植物隱喻轉為隱喻的實際意義;e)將植物隱喻譯為明喻;f)添加植物隱喻。許淵沖靈活運用翻譯策略,大大增加了其譯本在音、形和意上的美感,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的三美原則和儒學思想,他在《詩經(jīng)》翻譯中堅持異化為主,綜合運用多種翻譯策略。許譯本大部分的植物隱喻翻譯保留了中國古詩的精髓,架構連接東西方認知世界的橋梁,為西方讀者開啟了一扇領略中國璀璨文化的大門。本研究僅為對植物隱喻和許淵沖所采取的翻譯策略所作的認知性初探,研究廣度和深度有限。因此,仍有必要深化此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植物隱喻 認知 隱喻翻譯 《詩經(jīng)》 許淵沖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2
  • Chapter One Introdaction12-20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2-18
  • 1.1.1 Metaphor and Its Translation12-13
  • 1.1.2 The Book of Poetry and Its Translation13-18
  • 1.2 Scope of the Thesis18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8-20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0-30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Plant Metaphors20-24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Cognitive Transl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24-30
  • Chapter Three Cognitive Analysis of Plant Metaphors30-59
  • 3.1 Cognitive Insights into Plant Metaphors30-50
  • 3.1.1 Philosophical Basis: Experientialism30-32
  • 3.1.2 Working Mechanism32-34
  • 3.1.3 Similarities between Source Domain and Target Domain34-36
  • 3.1.4 Mapping Models36-38
  • 3.1.5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Plant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38-48
  • 3.1.5.1 Mapping from Plant Domain to Human Being Domain40-45
  • 3.1.5.2 Mapping from Plant Domain to Thing Domain45-48
  • 3.1.6 Summary48-50
  • 3.2 Plant Metaphors in The Book of Poetry50-59
  • 3.2.1 Daily Practice50-51
  • 3.2.2 Customs51-53
  • 3.2.3 Aesthetic Values53-55
  • 3.2.4 Religious Life55-57
  • 3.2.5 Summary57-59
  • Chapter Four Cognitive Analysis of Xu's Translation of Plant Metaphors in The Book ofPoetry59-83
  • 4.1 Cognitiv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59-66
  • 4.1.1 Translatability of Metaphors59-61
  • 4.1.2 Cognitiv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Metaphors61-63
  • 4.1.3 Translation Strategies63-66
  • 4.2 Xu's Cognitive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on of Plant Metaphors in The Book of Poetry66-82
  • 4.2.1 Reproducing Identical Plant Image67-70
  • 4.2.2 Translating Plant Metaphor by Metaphor plus Explanations70-72
  • 4.2.3 Modifying Plant Image72-78
  • 4.2.4 Converting Plant Metaphor to Sense78-80
  • 4.2.5 Translating Plant Metaphor by Simile80-81
  • 4.2.6 Adding Plant Metaphor81-82
  • 4.3 Summary82-83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83-87
  • 5.1 Major Findings83-86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86-87
  • References87-9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超君;;植物隱喻在宋詞及其英譯文中的表現(xiàn)[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2 鄧宇;;概念隱喻翻譯的文化適應性探要[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孫秀華;廖群;;馨香的莊重與浪漫:《詩經(jīng)》芳香植物解讀[J];理論學刊;2011年04期

4 蔡華;;翻譯不能承受“復譯之輕”[J];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5 肖家燕;李恒威;;概念隱喻視角下的隱喻翻譯研究[J];中國外語;2010年05期

6 張萬民;;歐美詩經(jīng)論著提要[J];詩經(jīng)研究叢刊;2010年00期

7 王政;;《詩經(jīng)》與“植物祭”[J];蘭州學刊;2010年05期

8 吳結評;;從賦、比、興觀《詩經(jīng)》之英譯[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9 劉冰泉;張磊;;英漢互譯中的認知隱喻翻譯[J];中國翻譯;2009年04期

10 胡慧玲;;植物隱喻英漢互譯處理技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袁靖;龐德《詩經(jīng)》譯本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2 陳映戎;英漢植物隱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法公;隱喻漢英翻譯原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肖家燕;《紅樓夢》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喬景輝;異化翻譯理論視角下理雅各《詩經(jīng)》英譯本中植物意象翻譯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2 張艷莉;《詩經(jīng)》中植物隱喻的認知分析[D];山東大學;2012年

3 田曉莉;《紅樓夢》植物隱喻認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璞;英漢植物隱喻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5 胡青;《詩經(jīng)》植物起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5417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417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e60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