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
發(fā)布時間:2017-06-10 16:17
本文關鍵詞:中國漢字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進程,全球多元文化的格局正日益形成。在此背景下,“本土文化”顯得尤為珍貴。而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和象征,要想在各種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下堅守住自己的地位,同時取得突破性的發(fā)展就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共同努力。本文主要就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所體現出的藝術性以及“六書”造字法中所包含的漢字藝術性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以不同的形式與方式將漢字運用到裝置藝術中,以期達到最具時代特點的漢字傳承方式。論文首章為緒論,主要介紹論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并引出下文。指出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人們真正使用和書寫漢字的幾率越來越小,漢字的地位也變得岌岌可危,由此提出傳承漢字和弘揚漢字的必要性。作為中國新一代的設計師,筆者將漢字與裝置藝術結合起來,以一種新的形式語言展示漢字的魅力,從而獲得藝術化的漢字傳承方式,并為漢字在更多領域的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第二章為闡述階段。簡述漢字的演變過程,總結漢字在每個發(fā)展時期所形成的特征以及體現相應時代特點的藝術性。然后概括裝置藝術的涵義和發(fā)展過程,分析我國的裝置藝術作品中所體現出的文化性。最后說明漢字與裝置藝術的結合的必然性。第三章為分析階段,也是文章的精華部分。以“六書”造字法來解釋漢字的性質,從“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個不同的造字法則中,找到漢字的構成規(guī)律、形式美法則,并結合案例分析“六書”在裝置藝術中的具體運用成果。第四章是通過筆者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是將漢字的藝術性融入到裝置藝術的實踐探索。然后從宏觀的角度考慮,闡述漢字在裝置藝術中運用的意義,提出漢字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空間很大。第五章是結語部分。對文章整體的總結,并對以后漢字在設計、藝術等各領域的發(fā)展提出建議,提出只有全民共同關注、共同努力才能使?jié)h字重新得到重視,并且在全球化的今天得以發(fā)揚光大。
【關鍵詞】:漢字 裝置藝術 運用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緒論8-10
- 1.1 論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8-9
- 1.1.1 論文研究的目的8
- 1.1.2 論文研究的意義8-9
- 1.2 論文研究的內容9
- 1.3 論文研究的方法9-10
- 第2章 漢字的演變史以及我國裝置藝術的發(fā)展概況10-16
- 2.1 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藝術性特征10-12
- 2.2 裝置藝術中的文化性體現12-16
- 第3章 漢字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16-22
- 3.1 “六書”中“指事”的藝術性及運用16-17
- 3.2 “六書”中“象形”的藝術性及運用17-18
- 3.3 “六書”中“形聲”的藝術性及運用18-19
- 3.4 “六書”中“會意”的藝術性及運用19-20
- 3.5 “六書”中“轉注”的藝術性及運用20
- 3.6 “六書”中“假借”的藝術性及運用20-22
- 第4章 漢字融入裝置藝術的實踐探索22-26
- 4.1 創(chuàng)作的起源22-24
- 4.1.1 創(chuàng)作的主題22-23
- 4.1.2 創(chuàng)作表現23-24
- 4.2 創(chuàng)作的意義24-26
- 第5章 結論26-28
- 參考文獻28-30
- 致謝30-32
-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32
【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許新華;戶外裝置廣告的視覺應用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漢字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91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3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