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國古典小說西譯編年及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06 20:17
本文旨在對1735-1949年間的早期中國古典小說西譯活動進行編年,且在編年的基礎上進行歷史分期,對作品呈現(xiàn)出的階段性特征進行描述。研究思路與內(nèi)容如下:(1)詳盡搜集1735-1949年間中國古典小說西譯作品的原始文獻,以真實可靠的一手文獻作為研究的基礎;(2)秉持著“考訂事實”、“追溯源流”的學術(shù)態(tài)度,詳細厘清西譯作品的翻譯情況、出版史實、譯者身份等信息;(3)以“編年”為縱向主線、“紀傳”為橫向輔線進行編年與作品信息的完善。首先,以時間為序,按具體出版年份歸納是年的西譯作品,將作品按已考證的出版年先后排列;其次,編錄作品可考的詳實信息,條目內(nèi)容涵蓋作品名稱、譯者及其身份、所載媒介、轉(zhuǎn)譯情況、發(fā)行地與出版社、相關(guān)書評、插圖情況、再版情況、贊助人或贊助機構(gòu)、小說類型、所依中文底本等,并對于部分較為重要作品的譯者序言及書評均加以翻譯,以求呈現(xiàn)更多有效且準確之信息;(4)以宏觀的視角,將西譯作品集中呈現(xiàn)出的階段性特征作為編年史的歷史分期的依據(jù);(5)對該歷史分期所蘊含的中國古典小說西傳特點加以論述,以力求呈現(xiàn)出中國古典小說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和接受狀況、與其相聯(lián)系的文化譜系,以及古典小說研究視...
【文章頁數(shù)】:19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意義
二 學術(shù)史回顧
三 研究思路與方法
四 論文特色與創(chuàng)新點
上編:早期中國古典小說西譯編年(1735-1949)
下編:早期中國古典小說西譯研究
第一章 中國古典小說西譯數(shù)量統(tǒng)計與分析
第一節(jié) 西譯作品數(shù)量與涉獵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小說作品與西譯形式
一、同一譯本多次轉(zhuǎn)譯
二、小說中詩歌的翻譯
三、其他
第二章 中國古典小說西譯的高峰期與低潮期
第一節(jié) 高峰期與低潮期的特征概述
一 低潮期(1735-1827 年)
二 高峰期(1885-1949 年)
第二節(jié) 社會環(huán)境的促進
一 低潮期的社會環(huán)境與傳播主體
二 高峰期的社會環(huán)境與傳播主體
第三節(jié) 傳播媒介的推動
一 低潮期
二 高峰期
第三章 中國古典小說西譯載體的多樣性
第一節(jié) 從單行本到期刊雜志
一 單行本
二 期刊雜志
三 單行本與期刊雜志的互動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從依附于介紹性書籍到古典小說譯文選集
一 兩種載體形式的流變過程及原因
二 專門的古典小說譯文選集特點及影響
第四章 中國古典小說譯者研究
第一節(jié) 譯者及其西譯作品數(shù)量統(tǒng)計
一 譯者身份
二 通曉多國語言的漢學家
三 各國漢學活動的推進
第二節(jié) 譯者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定位
一 中國社會百態(tài)的全景畫
二 學習中文的有效教材
三 利用中國小說的道德教化作用
四 窺探中國人內(nèi)心狀態(tài)的渠道途徑
五 宣揚宗教的輔助資料
六 負面化中國形象
七 研究中國小說的文學性
第三節(jié) 譯者的翻譯觀念與實踐
一 改編
二 刪減
三 遵循原文本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1735-1949 中國古典小說西譯作品情況一覽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方早期漢籍目錄的中國文學分類考察[J]. 宋莉華. 中國社會科學. 2018(10)
[2]晚清時期的“東學西漸”[J]. 顧鈞. 人民論壇. 2018(12)
[3]英國早期漢學家彼特·湯姆斯談中國詩歌[J]. 彼特·湯姆斯,蔡乾. 國際漢學. 2016(04)
[4]杜赫德《中華帝國全志》的編撰緣由和原則[J]. 杜赫德,楊保筠,劉雪紅. 國際漢學. 2015(03)
[5]德國漢學與慕尼黑的研究傳統(tǒng)[J]. 葉翰. 文化遺產(chǎn). 2014(06)
[6]敘事模式觀照下中國公案小說外譯策略——高羅佩個案考察[J]. 汪寶榮,姚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04)
[7]“征求譯者!征求譯者!”:鴉片戰(zhàn)爭譯者不足與英國漢學的起源(1837—1851)[J]. 關(guān)詩珮. 國際漢學. 2014(01)
[8]中國古典詩歌在英國的傳播與著述的出版[J]. 任增強. 出版廣角. 2013(15)
[9]中國古典代表小說在國外的譯介與影響[J]. 黨爭勝. 外國語文. 2013(01)
[10]馬禮遜與《三國演義》的早期海外傳播[J]. 王燕. 中國文化研究. 2011(04)
博士論文
[1]弗朗茨·庫恩及其《紅樓夢》德文譯本[D]. 王金波.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728285
【文章頁數(shù)】:19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意義
二 學術(shù)史回顧
三 研究思路與方法
四 論文特色與創(chuàng)新點
上編:早期中國古典小說西譯編年(1735-1949)
下編:早期中國古典小說西譯研究
第一章 中國古典小說西譯數(shù)量統(tǒng)計與分析
第一節(jié) 西譯作品數(shù)量與涉獵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小說作品與西譯形式
一、同一譯本多次轉(zhuǎn)譯
二、小說中詩歌的翻譯
三、其他
第二章 中國古典小說西譯的高峰期與低潮期
第一節(jié) 高峰期與低潮期的特征概述
一 低潮期(1735-1827 年)
二 高峰期(1885-1949 年)
第二節(jié) 社會環(huán)境的促進
一 低潮期的社會環(huán)境與傳播主體
二 高峰期的社會環(huán)境與傳播主體
第三節(jié) 傳播媒介的推動
一 低潮期
二 高峰期
第三章 中國古典小說西譯載體的多樣性
第一節(jié) 從單行本到期刊雜志
一 單行本
二 期刊雜志
三 單行本與期刊雜志的互動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從依附于介紹性書籍到古典小說譯文選集
一 兩種載體形式的流變過程及原因
二 專門的古典小說譯文選集特點及影響
第四章 中國古典小說譯者研究
第一節(jié) 譯者及其西譯作品數(shù)量統(tǒng)計
一 譯者身份
二 通曉多國語言的漢學家
三 各國漢學活動的推進
第二節(jié) 譯者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定位
一 中國社會百態(tài)的全景畫
二 學習中文的有效教材
三 利用中國小說的道德教化作用
四 窺探中國人內(nèi)心狀態(tài)的渠道途徑
五 宣揚宗教的輔助資料
六 負面化中國形象
七 研究中國小說的文學性
第三節(jié) 譯者的翻譯觀念與實踐
一 改編
二 刪減
三 遵循原文本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1735-1949 中國古典小說西譯作品情況一覽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方早期漢籍目錄的中國文學分類考察[J]. 宋莉華. 中國社會科學. 2018(10)
[2]晚清時期的“東學西漸”[J]. 顧鈞. 人民論壇. 2018(12)
[3]英國早期漢學家彼特·湯姆斯談中國詩歌[J]. 彼特·湯姆斯,蔡乾. 國際漢學. 2016(04)
[4]杜赫德《中華帝國全志》的編撰緣由和原則[J]. 杜赫德,楊保筠,劉雪紅. 國際漢學. 2015(03)
[5]德國漢學與慕尼黑的研究傳統(tǒng)[J]. 葉翰. 文化遺產(chǎn). 2014(06)
[6]敘事模式觀照下中國公案小說外譯策略——高羅佩個案考察[J]. 汪寶榮,姚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04)
[7]“征求譯者!征求譯者!”:鴉片戰(zhàn)爭譯者不足與英國漢學的起源(1837—1851)[J]. 關(guān)詩珮. 國際漢學. 2014(01)
[8]中國古典詩歌在英國的傳播與著述的出版[J]. 任增強. 出版廣角. 2013(15)
[9]中國古典代表小說在國外的譯介與影響[J]. 黨爭勝. 外國語文. 2013(01)
[10]馬禮遜與《三國演義》的早期海外傳播[J]. 王燕. 中國文化研究. 2011(04)
博士論文
[1]弗朗茨·庫恩及其《紅樓夢》德文譯本[D]. 王金波.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7282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2828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