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材小說《王在相愛2》第十章翻譯實踐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09:28
本報告以歷史題材小說《王在相愛2》第十章翻譯實踐為基礎,具體分析了筆者在翻譯該文本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翻譯實踐報告總體分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務介紹。主要介紹了文本內(nèi)容和翻譯意義。第二部分介紹了翻譯過程。主要對文本特點、翻譯難點、翻譯工具、參考文獻以及譯文校對進行了介紹。第三部分是翻譯理論。主要介紹了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功能對等理論的核心是讀者反映論,其目的就是讓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最大程度地接近原文讀者對原文所產(chǎn)生的反應。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筆者在這一部分將列舉例句,具體分析翻譯難點及翻譯方法。翻譯難點總共有兩大類,第一,人物形象再現(xiàn)。人物是小說的三要素,能否樹立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評價文學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而能否在不同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中再現(xiàn)原作的人物形象是評價譯者翻譯好壞的關鍵。第二,語言風格再現(xiàn)。原作是歷史小說,使用的是古代的語言風格,譯者在翻譯時應該考慮如何保留原作的古語風格,如何傳達出原作的歷史氛圍。第五部分為實踐總結。此部分概述了在進行整個翻譯任務及撰寫實踐報告中的收獲與不足,并簡述了筆者對于本次翻譯實踐活動的感悟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
【文章來源】: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10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任務描述
1.1 文本內(nèi)容簡介
1.2 翻譯意義
第二章 翻譯過程
2.1 分析原文
2.2 查閱有關參考資料
2.3 翻譯工具
2.4 譯文校對
第三章 翻譯理論
3.1 奈達功能對等理論
3.2 功能對等與小說翻譯
第四章 翻譯難點
4.1 人物形象再現(xiàn)
4.1.1 對話描寫
4.1.2 心理描寫
4.1.3 肖像描寫
4.2 語言風格再現(xiàn)
4.2.1 書面語和古語詞的穿插使用
4.2.2 詩詞的借用
4.2.3 四字格的運用
第五章 實踐總結
5.1 翻譯實踐的經(jīng)驗及收獲
5.2 翻譯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原文、譯文左右對照)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麗與元朝政治聯(lián)姻及文化交流[J]. 烏云高娃.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10)
[2]高麗忠烈王及其隨行人員在元朝的活動[J]. 烏云高娃. 中國史研究. 2016(03)
[3]論現(xiàn)代歷史小說的思辨敘事[J]. 許道軍.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04)
[4]試論凌力歷史小說語言的詩性特征——兼談近年來歷史小說的語言問題[J]. 陳嬌華.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09(09)
[5]從歷史的敘事到文學的敘事——兼論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J]. 楊滿仁.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6]歷史小說:歷史和小說[J]. 郭宏安. 文學評論. 2004(03)
[7]中學語文課文“肖像描寫”概述[J]. 彭小明.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4)
[8]漫談語言風格[J]. 徐彬.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4)
[9]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基本功芻議[J]. 馬振方. 文學評論. 2002(01)
[10]論語言的時代風格[J]. 黎運漢.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1988(03)
碩士論文
[1]韓國青少年科普類文本《揭開火車的奧秘》翻譯實踐報告[D]. 印恬瑤.大連外國語大學 2018
[2]文學作品中人物描寫語句的翻譯[D]. 崔然.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6
[3]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櫻桃園》漢譯本語言風格傳達的個案比較研究[D]. 齊亞卉.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5
[4]從功能對等視角分析小說翻譯中人物形象的再現(xiàn)[D]. 張帥.復旦大學 2014
[5]20世紀以來中韓文學作品互譯狀況研究[D]. 吳吟吟.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4
[6]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小說翻譯[D]. 滕超.中國海洋大學 2013
[7]論文學翻譯中原作風格的再現(xiàn)[D]. 張亞麗.河北大學 2012
[8]凌力歷史小說的語言風格研究[D]. 張偉英.廣州大學 2012
[9]元朝與高麗“舅甥之好”及兩國文化交流[D]. 孫紅梅.吉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19863
【文章來源】: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10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任務描述
1.1 文本內(nèi)容簡介
1.2 翻譯意義
第二章 翻譯過程
2.1 分析原文
2.2 查閱有關參考資料
2.3 翻譯工具
2.4 譯文校對
第三章 翻譯理論
3.1 奈達功能對等理論
3.2 功能對等與小說翻譯
第四章 翻譯難點
4.1 人物形象再現(xiàn)
4.1.1 對話描寫
4.1.2 心理描寫
4.1.3 肖像描寫
4.2 語言風格再現(xiàn)
4.2.1 書面語和古語詞的穿插使用
4.2.2 詩詞的借用
4.2.3 四字格的運用
第五章 實踐總結
5.1 翻譯實踐的經(jīng)驗及收獲
5.2 翻譯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原文、譯文左右對照)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麗與元朝政治聯(lián)姻及文化交流[J]. 烏云高娃.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10)
[2]高麗忠烈王及其隨行人員在元朝的活動[J]. 烏云高娃. 中國史研究. 2016(03)
[3]論現(xiàn)代歷史小說的思辨敘事[J]. 許道軍.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04)
[4]試論凌力歷史小說語言的詩性特征——兼談近年來歷史小說的語言問題[J]. 陳嬌華.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09(09)
[5]從歷史的敘事到文學的敘事——兼論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J]. 楊滿仁.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6]歷史小說:歷史和小說[J]. 郭宏安. 文學評論. 2004(03)
[7]中學語文課文“肖像描寫”概述[J]. 彭小明.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4)
[8]漫談語言風格[J]. 徐彬.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4)
[9]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基本功芻議[J]. 馬振方. 文學評論. 2002(01)
[10]論語言的時代風格[J]. 黎運漢.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1988(03)
碩士論文
[1]韓國青少年科普類文本《揭開火車的奧秘》翻譯實踐報告[D]. 印恬瑤.大連外國語大學 2018
[2]文學作品中人物描寫語句的翻譯[D]. 崔然.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6
[3]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櫻桃園》漢譯本語言風格傳達的個案比較研究[D]. 齊亞卉.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5
[4]從功能對等視角分析小說翻譯中人物形象的再現(xiàn)[D]. 張帥.復旦大學 2014
[5]20世紀以來中韓文學作品互譯狀況研究[D]. 吳吟吟.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4
[6]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小說翻譯[D]. 滕超.中國海洋大學 2013
[7]論文學翻譯中原作風格的再現(xiàn)[D]. 張亞麗.河北大學 2012
[8]凌力歷史小說的語言風格研究[D]. 張偉英.廣州大學 2012
[9]元朝與高麗“舅甥之好”及兩國文化交流[D]. 孫紅梅.吉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19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1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