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受美學的《青梅竹馬》中譯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1 05:54
《青梅竹馬》是日本明治時期女性作家樋口一葉的代表作,時至今日仍然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但是《青梅竹馬》中文譯本的相關(guān)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譯策略層面上,從讀者接受角度進行考察的研究寥寥無幾。因此,筆者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對《青梅竹馬》兩個最具代表性且傳播最廣的中文譯本,即蕭蕭譯本和林文月譯本進行考察。本文首先梳理了《青梅竹馬》在中國的譯介歷程,然后對原文和譯文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青梅竹馬》中存在許多“空白”,由此導致譯者在理解上的差異,譯者對“空白”的處理也不盡相同。兩位譯者都為照顧讀者的期待視野作了許多努力。在語言表達習慣這個層面上,蕭蕭比林文月更加關(guān)注讀者的期待視野。在文化負載詞這個層面上,蕭蕭通過語言轉(zhuǎn)化使譯文更為流暢易讀,帶給譯文讀者順暢的閱讀體驗。林文月遵循原文結(jié)構(gòu),著力于展現(xiàn)詞匯背后豐富的文化信息。在注釋方面,兩位譯者都為照顧讀者期待視野作了詳細的注釋,但林文月的一些注釋有過度解讀之嫌。通過分析讀者的評論發(fā)現(xiàn),讀者對兩個譯本的接受程度都較高,對翻譯的質(zhì)量頗為滿意。蕭譯本比林譯本更受讀者青睞。一般讀者更傾向于符合中國人閱讀習慣的、流暢的翻譯,原文中留給讀者想象余地的空白應(yīng)該盡量保留。
【文章來源】: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1.2 研究方法
1.3 先行研究
1.3.1 接受美學相關(guān)先行研究
1.3.2 《青梅竹馬》相關(guān)先行研究
1.4 理論概述
1.4.1 接受美學概述
1.4.2 接受美學對翻譯研究的啟示和意義
第二章 《青梅竹馬》在中國的譯介歷程
2.1 作者生平及《青梅竹馬》簡介
2.2 國內(nèi)首次介紹及首個中譯本
2.3 進入21世紀后的中譯本
第三章 接受美學視角下兩中譯本的比較研究
3.1 從“空白”看兩位譯者對原文的接受
3.1.1 語義空白
3.1.2 句法空白
3.1.3 意境空白
3.2 譯者對譯文讀者期待視野的關(guān)照
3.2.1 語言表達習慣
3.2.2 文化負載詞
3.2.3 注釋
第四章 兩中譯本的讀者評論分析
4.1 讀者評論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
4.2 結(jié)果分析
4.2.1 對蕭譯本的評價
4.2.2 對林譯本的評價
第五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355010
【文章來源】: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1.2 研究方法
1.3 先行研究
1.3.1 接受美學相關(guān)先行研究
1.3.2 《青梅竹馬》相關(guān)先行研究
1.4 理論概述
1.4.1 接受美學概述
1.4.2 接受美學對翻譯研究的啟示和意義
第二章 《青梅竹馬》在中國的譯介歷程
2.1 作者生平及《青梅竹馬》簡介
2.2 國內(nèi)首次介紹及首個中譯本
2.3 進入21世紀后的中譯本
第三章 接受美學視角下兩中譯本的比較研究
3.1 從“空白”看兩位譯者對原文的接受
3.1.1 語義空白
3.1.2 句法空白
3.1.3 意境空白
3.2 譯者對譯文讀者期待視野的關(guān)照
3.2.1 語言表達習慣
3.2.2 文化負載詞
3.2.3 注釋
第四章 兩中譯本的讀者評論分析
4.1 讀者評論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
4.2 結(jié)果分析
4.2.1 對蕭譯本的評價
4.2.2 對林譯本的評價
第五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355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5501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