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今中國藝術家角色的轉換
發(fā)布時間:2021-06-15 09:52
在資本的介入下,當今中國部分藝術家為了自己的私利而無底線地迎合市場的需求,創(chuàng)作出平庸,甚至低俗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給我們精神文化方面帶來不良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另一些藝術家有感于這些不良藝術作品的影響,想要通過一些方式來警醒大眾,從而引導人們抵制這類平庸的藝術作品,去欣賞和關注對人類精神進行終極關懷的藝術作品。但是,如果這些藝術家僅僅用自己的藝術作品來表達自己對于大眾的警醒,那么,這種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性,無法將藝術家自身的觀點很好地傳遞給大眾,從而引發(fā)大家對于平庸藝術的思考。于是,這些藝術家轉化身份,成為知識人,用比藝術作品更直接的方式,即在公開場合通過自己的聲音,來表達對平庸、低俗藝術泛濫境況的批評,并意圖引起大眾的反思。那么,他們進行角色轉化的這種文化現象背后的動因是什么?大多數學者沒有對此現象進行細致、系統(tǒng)的分析。本文將從三個部分展開論述。從外部動因來說,這種文化現象的發(fā)生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現代社會的出現,世俗化、“祛魅”的特點是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而這一去神圣化的特征為平等、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二是現代社會形成了介于國家和個人之...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二、選題目的
三、研究現狀
四、研究方法
五、預計困難及解決方法
第一章 當今藝術境況與藝術家角色轉換現象
第一節(jié) 資本介入下的當今藝術境況
第二節(jié) 藝術家的困惑:立法還是闡釋
第三節(jié) 藝術家的角色轉化:從藝術家到知識人
第二章 “角色轉換”現象的外部動因
第一節(jié) 現代社會環(huán)境與特征
第二節(jié) 自我意識覺醒與知識人
第三節(jié) 藝術的終極關懷本質與藝術家表達的貧乏
第三章 “角色轉換”現象的內部動因
第一節(jié) 出世態(tài)度與入世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當代藝術家的入世表現
第三節(jié) 文化反思意識與社會使命自覺
第四章 “角色轉換”現象的藝術自身動因
第一節(jié) 藝術與生活的互滲
第二節(jié) 從藝術精神到人文精神
第三節(jié) 對“角色轉化”現象的再思考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圖像之近,藝術之遠——由梁半的《朋友圈激流》說開去[J]. 黃群超. 藝術學界. 2018(02)
[2]“凱鎮(zhèn)九人”事件五十年[J]. 宋念申. 讀書. 2018(10)
[3]當代藝術及其美學闡釋的危機[J]. 周計武. 文藝研究. 2016(11)
[4]沒有線條的歷史——對中國當代藝術史敘事的思考[J]. 高名潞. 文藝研究. 2011(07)
[5]“少數人的責任”: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士大夫意識[J]. 許紀霖. 近代史研究. 2010(03)
[6]對“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的反思[J]. 凌繼堯.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6)
[7]知識分子之自覺[J]. 鄭也夫. 書摘. 2007(09)
[8]“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J]. 周憲.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9]當代“審美泛化”的全息結構——從“審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審美化”[J]. 劉悅笛,許中云.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10]藝術的精神價值之維[J]. 王岳川.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5(03)
本文編號:3230836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二、選題目的
三、研究現狀
四、研究方法
五、預計困難及解決方法
第一章 當今藝術境況與藝術家角色轉換現象
第一節(jié) 資本介入下的當今藝術境況
第二節(jié) 藝術家的困惑:立法還是闡釋
第三節(jié) 藝術家的角色轉化:從藝術家到知識人
第二章 “角色轉換”現象的外部動因
第一節(jié) 現代社會環(huán)境與特征
第二節(jié) 自我意識覺醒與知識人
第三節(jié) 藝術的終極關懷本質與藝術家表達的貧乏
第三章 “角色轉換”現象的內部動因
第一節(jié) 出世態(tài)度與入世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當代藝術家的入世表現
第三節(jié) 文化反思意識與社會使命自覺
第四章 “角色轉換”現象的藝術自身動因
第一節(jié) 藝術與生活的互滲
第二節(jié) 從藝術精神到人文精神
第三節(jié) 對“角色轉化”現象的再思考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圖像之近,藝術之遠——由梁半的《朋友圈激流》說開去[J]. 黃群超. 藝術學界. 2018(02)
[2]“凱鎮(zhèn)九人”事件五十年[J]. 宋念申. 讀書. 2018(10)
[3]當代藝術及其美學闡釋的危機[J]. 周計武. 文藝研究. 2016(11)
[4]沒有線條的歷史——對中國當代藝術史敘事的思考[J]. 高名潞. 文藝研究. 2011(07)
[5]“少數人的責任”: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士大夫意識[J]. 許紀霖. 近代史研究. 2010(03)
[6]對“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的反思[J]. 凌繼堯.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6)
[7]知識分子之自覺[J]. 鄭也夫. 書摘. 2007(09)
[8]“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J]. 周憲.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4)
[9]當代“審美泛化”的全息結構——從“審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審美化”[J]. 劉悅笛,許中云.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10]藝術的精神價值之維[J]. 王岳川.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5(03)
本文編號:32308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3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