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思維中的文化審美機制——論思維與語言、文化與文體的互塑性
發(fā)布時間:2021-04-22 11:33
任何文化都會依據(jù)其自身的價值規(guī)則或禁忌,在語言系統(tǒng)內(nèi)部建立起其語義結構和形式"語法"。文學語言及其文體形式就是不同文化的語義結構和形式"語法"的外在呈現(xiàn)。盡管文化習俗有時會成為人們的精神枷鎖,但作家一旦將這種語義結構和形式"語法"內(nèi)化為心智,就會生成一種近乎直覺的審美能力,成為自己的"文化之眼"。所以,一個文化大變遷時代也必然是一個文體大轉變時代。現(xiàn)代文學正是依托理性思維與多種文學敘事中所內(nèi)含的文化直覺,來共同完成對世界與歷史的擬人化對話。作家在藝術想象中所依賴的文化直覺,以及他們在文學敘事中所呈現(xiàn)的話語獨特性,都證明了文化與文體、思維與語言之間具有極強的互塑性。
【文章來源】: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藝術思維的呈現(xiàn)與語言的象征功能
二“文化之眼”的生成與藝術思維的擬人性
三、文化和文體的互塑與藝術思維的“結構性”生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文化語言學的問題意識、關系思維和語言自覺[J]. 申小龍. 北方論叢. 2017(01)
[2]漢語反事實表達及其思維特點[J]. 袁毓林. 中國社會科學. 2015(08)
[3]語法離我們有多遠——從語義、語用看語法[J]. 徐盛桓.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9(10)
[4]藝術語言的活動規(guī)律[J]. 呂景云. 文藝研究. 1999(02)
本文編號:3153702
【文章來源】: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藝術思維的呈現(xiàn)與語言的象征功能
二“文化之眼”的生成與藝術思維的擬人性
三、文化和文體的互塑與藝術思維的“結構性”生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文化語言學的問題意識、關系思維和語言自覺[J]. 申小龍. 北方論叢. 2017(01)
[2]漢語反事實表達及其思維特點[J]. 袁毓林. 中國社會科學. 2015(08)
[3]語法離我們有多遠——從語義、語用看語法[J]. 徐盛桓.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9(10)
[4]藝術語言的活動規(guī)律[J]. 呂景云. 文藝研究. 1999(02)
本文編號:31537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5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