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后期延安文藝工作者“下鄉(xiāng)”運動再認識——社會革命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3-09 12:20
對抗戰(zhàn)后期延安文藝工作者"下鄉(xiāng)"運動這一特殊事件的認識,不宜簡單視之為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應(yīng)置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及1942年黨的工作重點轉(zhuǎn)向經(jīng)濟社會領(lǐng)域后社會革命時代主題再次突顯的背景下。在社會革命視角下不難發(fā)現(xiàn),這場運動首先是接續(xù)新文化運動發(fā)展平民文學的未竟之業(yè),消除知識分子與農(nóng)民的隔膜,實現(xiàn)文藝工作者"大眾化"的過程。其次是創(chuàng)作"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體現(xiàn)"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文藝作品,開展"普遍的啟蒙",教育動員農(nóng)民的主要方式。再次是利用改造民間文藝,推動"新文化下鄉(xiāng)",重建鄉(xiāng)村文化的切入點?傊,這場運動是在社會革命時代主題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配合制度重建和鄉(xiāng)村改造的文化建設(shè)運動。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輯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文藝工作者的“大眾化”
二、普遍的啟蒙
三、新文化下鄉(xiāng)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赤腳天堂”里的勞動敘事——多重緊張情境下的延安大生產(chǎn)運動[J]. 王建華. 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 2017(02)
[2]身份、角色與圖像——1940年代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形象的塑造邏輯[J]. 吳靜.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8(03)
[3]從邊緣到中心:延安文藝的民間文化資源重塑[J]. 段愷.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2)
[4]“下鄉(xiāng)”的制度化——“下鄉(xiāng)”何以成為落實《講話》的重要舉措?[J]. 周維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4(07)
[5]陜甘寧邊區(qū)的新文字運動——以延安縣冬學為中心[J]. 王建華.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11(03)
[6]權(quán)力的組織網(wǎng)絡(luò)與法律的治理化——馬錫五審判方式與中國法律的新傳統(tǒng)[J]. 強世功. 北大法律評論. 2000(02)
本文編號:3072840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輯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文藝工作者的“大眾化”
二、普遍的啟蒙
三、新文化下鄉(xiāng)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赤腳天堂”里的勞動敘事——多重緊張情境下的延安大生產(chǎn)運動[J]. 王建華. 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 2017(02)
[2]身份、角色與圖像——1940年代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形象的塑造邏輯[J]. 吳靜.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8(03)
[3]從邊緣到中心:延安文藝的民間文化資源重塑[J]. 段愷.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2)
[4]“下鄉(xiāng)”的制度化——“下鄉(xiāng)”何以成為落實《講話》的重要舉措?[J]. 周維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4(07)
[5]陜甘寧邊區(qū)的新文字運動——以延安縣冬學為中心[J]. 王建華.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11(03)
[6]權(quán)力的組織網(wǎng)絡(luò)與法律的治理化——馬錫五審判方式與中國法律的新傳統(tǒng)[J]. 強世功. 北大法律評論. 2000(02)
本文編號:30728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07284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