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漢詩史略
發(fā)布時間:2021-02-19 12:33
現(xiàn)在日本沖繩縣所轄的琉球群島為原來的古琉球王國,自明朝洪武5年琉球使通中國(1372年)到日本廢琉置縣,即史稱第二次“琉球處分”(1879年),這五百年間,琉球王國在與中國明清兩朝的來往交流過程中,將中國文化中最精髓的瑰寶——漢詩植入了琉球的土壤之中,并隨之開花結果。目前來看,對琉球漢詩的研究總體上還是停留在整理琉球漢文學文本的階段。接下來的進一步研究,應該進入梳理琉球漢文學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衰微的過程,并將琉球漢詩大致的風貌全面展示出來。探究琉球漢詩文學習借鑒中國詩文文化心理、文化背景的方法,對深化中琉兩國文學的研究都具有深刻的意義。本文將立足于東亞漢字文化圈,以東亞文化交流為背景,細致分析琉球漢文學發(fā)生、發(fā)展以及衰亡的原因和過程,對琉球漢詩文的成就作一個全面的考察和梳理,歸納出琉球漢詩文各個時期發(fā)展的特點。本文由緒論和四個章節(jié)構成,緒論部分介紹了本文的選題背景以及研究意義,對于琉球漢詩的發(fā)展特點和發(fā)展軌跡進行了分析,并對琉球漢詩的研究現(xiàn)狀做了詳細的介紹。第一章介紹了明王朝藩屬時期的琉球漢詩的產(chǎn)生和背景和土壤,以及漢詩在琉球傳播的途徑,以及明王朝藩屬時期琉球漢詩的保存現(xiàn)狀。為清代琉球...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12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本文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二、琉球漢詩的分期和發(fā)展的軌跡
三、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 琉球漢詩的醞釀時期(明王朝藩屬時期)
第一節(jié) 琉球漢詩的起源
第二節(jié) 漢詩移植于琉球的途徑
一、進貢使節(jié)的引入
二、中國冊封使的傳入
三、“閩人三十六姓”的徙移
四、琉球留學生傳播
第三節(jié) 明代琉球漢詩的保存現(xiàn)狀
第二章 琉球漢詩的發(fā)展時期(1636年-1759年)
第一節(jié) 清代第一批官生詩人及其漢詩
一、梁成楫、阮維新、鄭秉哲的漢詩創(chuàng)作
二、蔡文溥和《四本堂詩文集》
第二節(jié) 勤學生漢詩的創(chuàng)作的高峰
一、蔡鐸、曾益、周新命
二、程順則及其漢詩創(chuàng)作
三、蔡肇功、蔡溫、程摶萬的漢詩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皇清詩選》及《中山傳信錄》所收錄的琉球漢詩
第四節(jié) 琉球第一部漢詩總集《中山詩文集》
一、《中山詩文集》的編纂動機
二.《中山詩文集》的各種版本
第三章 琉球漢詩的黃金時期(1760年-1844年)
第一節(jié) 官生漢詩全面開花
一、蔡世昌、鄭孝德、梁允治、金型
二、古族譜見證已流逝的第六批官生漢詩
三、馬執(zhí)宏、毛世輝
四、阮宣詔、向克秀、鄭學楷、東國興
第二節(jié) 琉球國內(nèi)漢詩人的崛起
第四章 琉球漢詩的落幕(1845年-1884年)
第一節(jié) 琉球最后一批官生的漢詩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林世功和林世忠的試帖詩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晚期琉球漢詩人的代表蔡大鼎的漢詩
結論
一、琉球漢詩的主旋律
二、琉球漢詩中的特色意象和比較
三、琉球漢詩之于東亞漢詩的特殊意義
參考文獻
附錄
一、琉球漢詩別集版本
二、部分琉球漢詩選本摘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現(xiàn)存琉球王國漢文文獻看中國文化的影響[J]. 韓結根.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2]從程順則生平著作看儒學在琉球國的傳播[J]. 崎原麗霞. 日本問題研究. 2010(02)
[3]明清時期儒學在琉球的傳播及影響[J]. 倪霞. 東南學術. 2010(03)
[4]論琉球中山詩的漢詩傳統(tǒng)[J]. 郭丹. 閩江學院學報. 2009(06)
[5]琉球彈丸綴閩海,得此可補東南荒——琉球漢詩概述[J]. 毛翰. 華文文學. 2009(01)
[6]明清琉球來華留學生對琉球文教事業(yè)的貢獻[J]. 鄭輝. 東疆學刊. 2007(03)
[7]蔡文溥與《四本堂詩文集》——一位古琉球國詩人的漢詩文創(chuàng)作[J]. 錢志熙.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06(02)
[8]中國人不可不知道的一段文學史——琉球漢文學概述[J]. 陳?. 學術月刊. 2005(12)
[9]儒學與明清琉球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J]. 崔軍鋒.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3)
[10]琉球古國華裔儒學大師程順則[J]. 賴正維.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05(01)
碩士論文
[1]清代琉球詩人及其漢詩[D]. 劉暢.天津師范大學 2013
[2]清代閩籍冊封琉球使及其著作考[D]. 游勵.福建師范大學 2010
[3]琉球愛國詩人林世功研究[D]. 江岱莉.福建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41125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12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本文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二、琉球漢詩的分期和發(fā)展的軌跡
三、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 琉球漢詩的醞釀時期(明王朝藩屬時期)
第一節(jié) 琉球漢詩的起源
第二節(jié) 漢詩移植于琉球的途徑
一、進貢使節(jié)的引入
二、中國冊封使的傳入
三、“閩人三十六姓”的徙移
四、琉球留學生傳播
第三節(jié) 明代琉球漢詩的保存現(xiàn)狀
第二章 琉球漢詩的發(fā)展時期(1636年-1759年)
第一節(jié) 清代第一批官生詩人及其漢詩
一、梁成楫、阮維新、鄭秉哲的漢詩創(chuàng)作
二、蔡文溥和《四本堂詩文集》
第二節(jié) 勤學生漢詩的創(chuàng)作的高峰
一、蔡鐸、曾益、周新命
二、程順則及其漢詩創(chuàng)作
三、蔡肇功、蔡溫、程摶萬的漢詩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皇清詩選》及《中山傳信錄》所收錄的琉球漢詩
第四節(jié) 琉球第一部漢詩總集《中山詩文集》
一、《中山詩文集》的編纂動機
二.《中山詩文集》的各種版本
第三章 琉球漢詩的黃金時期(1760年-1844年)
第一節(jié) 官生漢詩全面開花
一、蔡世昌、鄭孝德、梁允治、金型
二、古族譜見證已流逝的第六批官生漢詩
三、馬執(zhí)宏、毛世輝
四、阮宣詔、向克秀、鄭學楷、東國興
第二節(jié) 琉球國內(nèi)漢詩人的崛起
第四章 琉球漢詩的落幕(1845年-1884年)
第一節(jié) 琉球最后一批官生的漢詩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林世功和林世忠的試帖詩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晚期琉球漢詩人的代表蔡大鼎的漢詩
結論
一、琉球漢詩的主旋律
二、琉球漢詩中的特色意象和比較
三、琉球漢詩之于東亞漢詩的特殊意義
參考文獻
附錄
一、琉球漢詩別集版本
二、部分琉球漢詩選本摘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現(xiàn)存琉球王國漢文文獻看中國文化的影響[J]. 韓結根.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2]從程順則生平著作看儒學在琉球國的傳播[J]. 崎原麗霞. 日本問題研究. 2010(02)
[3]明清時期儒學在琉球的傳播及影響[J]. 倪霞. 東南學術. 2010(03)
[4]論琉球中山詩的漢詩傳統(tǒng)[J]. 郭丹. 閩江學院學報. 2009(06)
[5]琉球彈丸綴閩海,得此可補東南荒——琉球漢詩概述[J]. 毛翰. 華文文學. 2009(01)
[6]明清琉球來華留學生對琉球文教事業(yè)的貢獻[J]. 鄭輝. 東疆學刊. 2007(03)
[7]蔡文溥與《四本堂詩文集》——一位古琉球國詩人的漢詩文創(chuàng)作[J]. 錢志熙.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06(02)
[8]中國人不可不知道的一段文學史——琉球漢文學概述[J]. 陳?. 學術月刊. 2005(12)
[9]儒學與明清琉球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J]. 崔軍鋒.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3)
[10]琉球古國華裔儒學大師程順則[J]. 賴正維.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05(01)
碩士論文
[1]清代琉球詩人及其漢詩[D]. 劉暢.天津師范大學 2013
[2]清代閩籍冊封琉球使及其著作考[D]. 游勵.福建師范大學 2010
[3]琉球愛國詩人林世功研究[D]. 江岱莉.福建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411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04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