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樂美》的田漢譯本與孫法理譯本比較研究—文學文體學視角
【學位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H315.9;I04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致謝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論文結構
2 文獻綜述
2.1 《莎樂美》戲劇研究
2.2 《莎樂美》翻譯研究
3 理論框架
3.1 風格和文體學的定義與特點
3.2 文學文體學的分析對象和分析模式
3.3 文學文體學對譯文批評的啟示
4 《莎樂美》與其漢譯本
4.1 《莎樂美》的主題意義與藝術效果
4.1.1 主題意義
4.1.2 藝術效果
4.2 《莎樂美》漢譯本
4.2.1 田漢譯本
4.2.2 孫法理譯本
4.2.3 其他譯本
5 田漢譯本與孫法理譯本的對比分析
5.1 詞匯層面
5.1.1 名詞
5.1.2 動詞
5.1.3 形容詞
5.1.4 語篇標記詞
5.2 句法層面
5.2.1 簡單句
5.2.2 復合句
5.2.3 復雜句
5.3 修辭層面
5.3.1 比喻
5.3.2 排比
5.3.3 重復
6 結論
參考文獻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夢;;“亞氏詩學”悲劇論下的《莎樂美》[J];安康學院學報;2017年06期
2 黃倩兒;;從《莎樂美》看王爾德的宗教彷徨[J];文教資料;2009年31期
3 朱淑鸞;;莎樂美故事的流變及其在中國的影響[J];文教資料;2009年10期
4 喬國強;;論《莎樂美》敘事中的現(xiàn)代性[J];外國文學研究;2016年06期
5 劉雪英;;《莎樂美》中的凝視目光[J];中國包裝;2016年02期
6 李察;;論王爾德戲劇《莎樂美》中的“凝視”與“反凝視”[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7 袁文彬;;《經典-致莎樂美與愛情》[J];美術研究;2016年02期
8 唐婷;;三個維度再讀《莎樂美》[J];名作欣賞;2016年27期
9 袁麗梅;;“欲”于“望”中消解——田漢譯介《莎樂美》的文字玄機[J];戲劇文學;2015年02期
10 謝庚全;;談唯美主義的經典作品《莎樂美》[J];瓊州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妮娜;莎樂美形象在20世紀法國文學中的變遷[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年
2 關濤;莎樂美形象的歷史演變及文化解讀[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歐陽汝云;《莎樂美》的田漢譯本與孫法理譯本比較研究—文學文體學視角[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9年
2 趙素珍;王爾德《莎樂美》多元接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年
3 尚雩麒;歌劇《希羅底亞德》與《莎樂美》中“莎樂美”人物形象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4 陳婕;莎樂美世界中的血緣隱喻[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5 徐再;《莎樂美》內部心理結構分析[D];安徽大學;2010年
6 張文娟;論《莎樂美》的唯美性[D];山東大學;2008年
7 漆雪彬;《莎樂美》中欲望的精神分析法解讀[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8 方鳳娟;唯美主義在中國的“旅行”[D];重慶大學;2008年
9 郭偉男;性別形象與世紀末情緒[D];中國美術學院;2017年
10 俞可文;從《圣經》到王爾德的莎樂美形象變遷[D];云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61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6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