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譯視角下《半生緣》英譯本的習語翻譯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5 00:51
【摘要】:習語和一個國家的歷史背景、宗教信仰、地域特征和文化習俗息息相關(guān)。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走出去,離不開對習語翻譯的探索。由于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譯者翻譯時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本研究在國內(nèi)外習語翻譯研究的基礎(chǔ)上,在文化翻譯理論框架下,將《半生緣》金凱筠(Karen S.Kingsbury)英譯本中的習語分為典故、成語、歇后語、諺語和俗語五大類,對其進行詳盡的分析和論述。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習語翻譯的因素主要在于社會習俗、歷史文化、思想文化、物質(zhì)文化、語言文化和思維文化的差異。金凱筠在翻譯典故和成語這類文化內(nèi)涵較為深遠的習語時,多采用歸化策略,使用意譯法、互借法等來翻譯習語;翻譯俗語時,多采用異化策略,直譯淺而易懂的俗語;翻譯諺語時,采用意譯的同時,盡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句式結(jié)構(gòu);在對于歇后語這樣特殊的習語形式,采用直譯、意譯或直譯加注的方式來翻譯?偟膩碚f,金凱筠在翻譯的時候是本著傳播中國文化的宗旨,能采取異化的地方多采用異化的翻譯方法,否則就用意譯等歸化的方法,將源語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傳達給譯者,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文化思想在譯入語中的傳播。但是,金凱筠翻譯時也出現(xiàn)些許錯誤,原因在于物質(zhì)文化、社會文化等文化缺省現(xiàn)象,導致對原文習語深刻含義的理解偏差,所以出現(xiàn)誤譯的現(xiàn)象。因此,通過分析習語翻譯,可以看出影響習語英譯策略的因素主要存在于文化層面,譯者應(yīng)在熟練地掌握雙語能力的同時,注重雙文化層面上的學習,加強對源語和譯入語文化的理解才能夠做好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
【學位授予單位】:華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315.9;I046
本文編號:2627929
【學位授予單位】:華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琳琳;叢麗;;生態(tài)翻譯觀與關(guān)聯(lián)翻譯觀關(guān)照下的翻譯模式對比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年08期
2 覃江華;;語言鋼琴師——美國漢學家金凱筠的翻譯觀[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海芳;歸化、異化的統(tǒng)計與分析——《紅樓夢》口語辭格英譯研究[J];外語學刊;2003年01期
4 王東風;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gòu)[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年06期
,本文編號:2627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2792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