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批評的“生產(chǎn)性”歸趨——詹姆遜文學(xué)闡釋學(xué)的話語模式
[Abstract]:In the theoretical field of contemporary Marxist hermeneutics, American theorist Frederick Jameson's textual hermeneutics is undoubtedly unique.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reforming Russian formalism and structuralism, Jameson puts the text interpre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history, politics and culture, and tries to identify the surface content of the text. It reveal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text and its meaning and value. Especially from the leading code of Marxist hermeneutics-"production mode" frame, through the code conversion of text interpretation, Jameson gives the text form with social, historical content. It emphasizes that text production is an imaginative or symbolic solution to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reveal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production".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strategy of "three concentric frames", a new mode of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from form to politics is constructed to realize the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goal of the text. From this strategy, criticism is a kind of rewriting or rereading of reproduction object, and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作者單位】: 鹽城工學(xué)院人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
【分類號】:I06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艷妮;;國內(nèi)詹姆遜思想研究綜述[J];長江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1期
2 侯斌英;詹姆遜論大眾文化[J];新疆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2期
3 寧媛,饒思中;簡論詹姆遜的異化克服理論[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03年06期
4 陳莉;;碎片化與意識形態(tài)批評——詹姆遜后現(xiàn)代文化批評研究[J];阜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2期
5 蘇仲樂;;詹姆遜辯證批評闡釋下的“烏托邦”[J];外國文學(xué);2009年03期
6 姜貴梅;馮紅;;詹姆遜的歷史觀[J];名作欣賞;2013年24期
7 劉大先;;測繪立體的詹姆遜[J];云夢學(xué)刊;2013年06期
8 肖豐;;詹姆遜與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分析理論之比較[J];作家;2008年20期
9 宋德孝;;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本體蘊義與范式表現(xiàn)的多樣性——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觀述評[J];南都學(xué)壇;2008年06期
10 沈靜;;論詹姆遜的辯證批評理論[J];湖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勝云;;論詹姆遜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機[A];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五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xué)科卷)[C];2007年
2 羅騫;;詹姆遜對“生產(chǎn)方式”的堅持與闡釋[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dāng)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康慨;詹姆遜獲郝爾拜獎[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王逢振;為什么編《詹姆遜文集》[N];光明日報;2004年
3 胡亞敏;詹姆遜:從文學(xué)批評到文化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楊仁敬;詹姆遜和他的馬克思主義情結(jié)[N];中華讀書報;2004年
5 黑龍江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 韓雅麗;詹姆遜論后現(xiàn)代主義的理論特征[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3年
6 馬海良;評陳永國教授《文化的政治闡釋學(xué)》[N];中華讀書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沈靜;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闡釋學(xué)美學(xué)[D];武漢大學(xué);2010年
2 胡亞敏;詹姆遜·新馬克思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2年
3 杜明業(yè);詹姆遜的文學(xué)形式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志紅;約翰·富蘭克林·詹姆遜史學(xué)實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李風(fēng);詹姆遜總體性思想及其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D];山東大學(xué);2016年
3 王偉;詹姆遜形式理論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8年
4 楊熙雯;詹姆遜闡釋理論之初探[D];蘇州大學(xué);2013年
5 譚雷;詹姆遜“認(rèn)知的測繪”美學(xué)理論探析[D];西北大學(xué);2010年
6 苗枝文;詹姆遜《政治無意識》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xué);2009年
7 任春梅;論詹姆遜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新馬克思主義[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侯斌英;試論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文化理論[D];新疆大學(xué);2004年
9 范海蘭;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主義大眾文化觀[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10 張彩云;試論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335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335063.html